一、观想与冥想的区别和联系
冥想是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实践理论。冥想的入门体验可以是国际上简单的三步法:1、右手放在左边心脏位置,在心里用心默说:“请让我得到宁静与喜乐”(三遍);2、右手按额头说:“我原谅所有事、所有人,包括我自己”(二遍);3、右手按头顶顺时针转七次,每次说:“请让我得到自觉(或请让我得到瑜伽)”。然后抬高右手离开头顶,闭上双眼,用心去感觉手心与头顶的感应。之后,可再换左手感应下,双手放下,手心向上,静坐一会。如果双手有热麻,是状态有待提高。双手感应不一,是左右脉不平衡。冥想,好比健身,武术一样,只是一个统称。任何静下心来,打坐也好,端容正坐,走路,跑步,只要持续的把心念集中在一个念头上,都可以称为是冥想(参禅,念佛,念咒,乃至道家的搬运大小周天,密宗和瑜伽的观想等等都可以叫做冥想)。可以说任何禅修都可以称作是冥想,任何冥想也可以称为是禅修。冥想,禅修都是统称,并不是指某个特定的方法。冥想的说法在目前流行的各种瑜伽中用的比较多,还有西方宗教的一些修法中用这个词比较多。在佛道两教中基本不用冥想这个词,哪怕是在瑜伽师弟论中也不用冥想这个词语(若有记错,烦请指正)。因此,不用把冥想想的很神秘,题主的问题是冥想的具体做法,就好比你问要怎么健身一样,不知道你的目的,坦白说是无法具体的回答你的,正如我前面所说,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可以冥想和禅修(虽然初学以盘腿做为最佳,实在盘不了,站桩一样可以,总之保持上身直为第一要素)。
二、冥想的观息法怎么做
冥想的本质在于,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透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并创造出一种无思维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醒,注意力集中,无思虑,却又充满生机。
想象一下,在美丽的星空下,当人们熟睡的时候,在孤独和寂静之中,另一个神秘的世界却苏醒了过来,流泉唱得更响亮,山上的精灵们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树木生产的声音,而我们则慢慢进入冥想。优美,舒缓的音乐,犹如股股清泉涌入心田,顿时,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身体也得到了最大,最好的放松。
经常用这种方法调节身心,你会发现,你变的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自信,充满阳光。
(注:任何冥想其实都只是用来放松身心的,时间适可而止就可以,不可沉迷,不幻想达到什么境界,仅仅用于放松,缓解压力,它的功效也就这么多。)
三、观想 冥想
第一点不同在于:冥想是需要一个具体的冥想对象,冥想时,冥想者和冥想对象是二,不是一。而禅定则不同,禅定要求修行者和观想的对象一定要高度地融合为一。
第二点不同在于:冥想必须要有一个冥想对象。而禅定中的观想只是禅定的初级阶段,当进行到高级阶段时,禅定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观想对象的。
第三点不同在于:冥想只能给修学者带来粗浅的宁静和放松,而禅定带给修学者的是身心深度的革命和飞跃,是生命全面的觉醒和解脱。故冥想只是正式禅定的准备阶段或初级阶段。
四、冥想和观息法有什么区别吗
1、随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2、数息法: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实者数“呼”,虚者数“吸”。
3、听息法: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4、观息法:如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5、止息法: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习练,久炼纯熟,形成一种柔、缓、细、长的呼吸。呼吸细若游丝,若有若无。称止息。也叫胎息。6、禅语入定法:(默念数遍)体会联想:“独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7、松静入定法: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8、观心自静法:用自己的心去观看、体察、分析自己的思绪杂念,任杂念思绪流淌,不加干涉,久则自归定静。
五、观想与冥想的区别是什么
这样解释吧:观想是左右脑一起活动。
冥想是左脑不活动,结果会令右脑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