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象征主义美术出自哪个时期?
象征主义分为前象征主义,和后象征主义。前象征主义︰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
后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
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19世纪末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
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出这个名称。
二、生气的效应叫什么?
叫“垃圾人定律”
有很多负面、不良情绪的人就像一台“垃圾车”,当他们身上的负能量不断堆积时,需要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刚好被人碰上,垃圾就往人身上丢。这种现象被称为“垃圾人定律”。
生活中有关“垃圾人定律”的案件时有发生,有时候可能仅仅因为一句口角,可能因为不小心碰了一下,或者仅仅只是一个路人甲,就招致挑衅、殴打甚至杀身之祸。
三、什么是正念训练?
「正念」的提问往往都会引来一些佛教角度的回答。但是,目前西方流行的「正念」虽然有佛教的根源,但是其实已经去宗教化并被提炼成任何人都可以练习的不同练习。
科学正念的开始
自1979年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在麻省大学医学院地下室尝试用冥想帮助了不少长期疼痛名患者减轻被疼痛的折磨后,创造了正念减压八周课程(MBSR,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后,正念的培训就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套路。后来的一些正念干预课程,包括正念认知行为疗法(MBCT)和正念分娩育儿(MBCP)等等都是沿用8周的设计。
这二十年内,对于「正念」的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在2000年,英文学术期刊只有10篇有关正念的研究文献。到2019年一年内就有1,203篇研究、综述和理论文献了。去年可谓是正念科研的井喷年啊!
这些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也成为「正念」冥想的效应成果的强力科学证明。当中除了从心理学角度来测量正念冥想对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还有进来越来越多的脑神经科学研究的介入,证明了正念冥想改变的不只是心理现象,也对脑神经的连接巩固性有显著的强化,也可以抑制控制我们情绪焦虑的杏仁核(amygdala)部份的过份敏感。对于长期练习正念冥想者,研究还发现就算他们在修习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的大脑的默认网络系统(Default Mode Network,DMN)比一般人平静。这个DMN系统是当我们发呆和无所事事的时候会特别活跃的一个系统,但是当我们专注的时候,就会宁静下来。
四个步骤+四个关键练习
正念冥想的大致练习/训练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对于身体的从新觉察:作为我们从出生以来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这幅身体,我们很多时候都不知不觉的将它忽略,因为我们忙于外在的感官以及各种刺激。在各种正念培训中,第一步多数都是让我们重新对陪伴自己那么久的身体去感受,去观察。也会包括观察外界感官于身体的接触所产生的感受。
对于感受的客观观察:从身体开始,我们就会感受到各种以前曾经被忽略的感受。而太多时候,我们也习惯于条件反射低对于一些感受作出反应。俗话说的“不经大脑”,而这些不经大脑的条件反射也包阔我们的情绪反应。但是在我们情绪反应出现之前,如果我们能够习惯客观观察,这就是在我们的条件反射之前留个空间。这个空间可以让我们选择如何反应。
对于内心情绪的从新觉察:从身体的仔细察觉,到外界感官触动身体的反应,然后就到内心的想法以及情绪的出现。用同样的方式,客观观察,让自己在下个思绪、情绪、感受升起的时候保持客观,保持淡定。
最后,就是将这种技巧深化到日常中。让自己无时无刻都可以得到正念的益处。
最基础的练习方式,也是一直在整个课程都会建议延续的就是:
身体扫描
观呼吸
正念行走
正念饮食
很多研究也指出,正念的练习如果要有长期和显著的效果,是需要长时间以及近乎每日的不断练习深化的。别以为学习几周的课程就行了。课程只是跟你介绍和指导练习正念的技巧而已。
正念练习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不是坊间那些说到非常玄乎的,也有一些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阴暗面。所以,要练习学习正念,还是找个有科学背景知识的靠谱老师学习。要小心那些跳大神的,吹嘘的不得上天的,因为正念是一个有严谨科学背景的也可以自己学习的心理干预技巧。
四、世界三大主义是指什么?
现实主义
19世纪法国的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一种美术思潮。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起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既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写实手法。“现实”一词出于拉丁文,意谓真实、实在。一般说来,现实主义是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有时又称“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
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
现实主义始于19世纪30至40年代的巴比松画派,得名于19世纪50年代的库尔贝画展,以客观性和典型性为基本特征,法国的现实主义迅速影响到荷兰、英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俄国、美国等国。从绘画史着眼,写实主义还“派生出了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间接影响了象征主义,直接发展成世纪末思潮和超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诸形式流派的总源头”。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原本,是建立在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加工。现实主义更忠实于表现事物本体,而现代主义更多的是对事物的提炼。现实主义是事物的再现,而现代主义赋予了事物更多的个人情感色彩和符号象征意义。不论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都是表现社会群体情感,并发出自己的呐喊。都具有浓重的人性表达意向。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是1890年-1950年间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艺术思潮。
一、现代主义诞生的背景
在社会上,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社会主义诞生的影响,因而欧洲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怀疑心态。在科技因素上,受到牛顿力学体系瓦解的影响,动摇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宇宙观。在文化哲学因素上,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上帝死了」,使欧洲知识分子对古典哲学重新思考。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大背景下,欧洲的知识分子很难不去怀疑和否定传统。
二、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现代主义出现之前,欧洲文学有两大传统文学流派,一是现实主义,一是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可以看做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转变后形成的。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是对传统浪漫主义的转变,其代表作有很著名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走向一个极端,完全沉浸在象牙塔之中。
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转变,其中的代表作有很著名的莫泊桑的《羊脂球》,其文学创作的特点是:a.用生物学的观点写人。b.描写的繁琐性,醉心于对偶然现象的琐碎的描写。c.鼓吹无思想性。提倡要向实验科学家那样纯客观地记录事实,排斥创作的主体性。自然主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是传统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变的开端。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流派
1.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代表作家有庞德、艾略特。代表作品就是很著名的艾略特的《荒原》,还有那篇很多人都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的庞德的《地铁车站》:
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
2.表现主义。
什么是「表现」?要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词需要知道一个文学传统。
就是文学本质中的「表现论」和「再现论」的争论。
「再现论」认为文艺是客观现实的再现。文学作品应该做的是去模仿世界,不注重对人情感的表达,大部分的「再现论」观点的支持者都是理性主义者,比如柏拉图。
「表现论」认为文艺是作家心灵的表现。文学作品应该去表达人的感情和思想,不注重对现实的描写。大部分的「表现论」观点的支持者都是非理性主义者, 比如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性心理学,克罗齐的直觉主义。
因此,我们从以上的论述可以大概猜出来,这个20世纪出现的表现主义,应该追求的是对于人情感、精神的表达。认为文学不应当去客观地记录现实,而应当去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因此在作品上的特点就是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大量的变形和抽象化,时空错杂。代表作就是卡夫卡的《城堡》《变形记》。
《变形记》就是写主人公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整部小说就是主人公从这个「甲虫」的视角去看待格里高尔一家人以及整个资本社会。卡夫卡在这里对生活进行了抽象和变形,给读者一种不真实但却深刻的印象。卡夫卡的作品没有明确提出什么主题,不同的读者因此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其表现的是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有的人认为这是表现资本社会对人的异化。但总的来说,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大量的变形和抽象化,这是表现主义文学的特点。
3.意识流小说
这是很著名的,恐怕是人尽皆知的现代小说流派。很多人认为其来源于佛洛依德的潜意识学说,但其实不完全对,佛洛依德的潜意识学说只是其一个理论来源,其还有一个不能被忽视的来源是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这个学说认为理智都是不靠谱的,无法认识宇宙的本质的。人只有通过一种内在的体验,一种神秘的直觉方可把握这个世界。
而意识流小说则秉承了这个主张。具体来说,意识流小说描写的是主观的心理现实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现实,因此多描写人的意识活动。喜欢打破时空的秩序和区别。 喜欢自由联想,认为小说中主人公的意识流越是自由的,其小说越能显示出意识表现和深层含义。 不喜欢理性地去分析事物,而爱用非理性、非逻辑的思维方式。下面这个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非常具有典型意义:
小说描写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主人公一会由斑点联想到钉痕、挂肖像的前任房客;一会从对斑点的疑惑联想到生命的神秘、思想的不准确性和人类的无知;一会从猜测斑点是一个凸出的圆形联想到一座古象,进而想到忧伤、白骨和考古…最后发现墙上的斑点不过是一只蜗牛。
4.存在主义文学
不少人喜欢把存在主义划分到后现代,但我觉得存在主义文学无论从本质上,还是其发展的时间上,它都应当毫无疑问地属于现代文学。有人甚至写文章论述了存在主义文学为何是现代主义文学(萨特与存在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吗?――中国文学网)
存在主义文学的核心是存在主义的「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是痛苦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
「存在先于本质」 意味着,生活本身是无意义的,人一生下来也并没有本质,人只有活着,经历了生活,才自己决定了自己的本质。因此,人是自由的人。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人可以为自己选择意义。正因为人并不是一出生就被定义,所以人可以选择自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存在主义文学多从主人公所处的「不自由」的环境中去表现人的「自由」,从「荒谬」「痛苦」的世界中,去写主人公的选择。
代表作有加缪的《局外人》。
四、小结
从上述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主义有以下特点:
1.不再追求对社会现实的描绘,描绘的多为心理现实,基本上属于文学「表现论」
2.采用的多为非线性叙事
3.普遍运用象征隐喻
4.更注重人的主体性,有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5.对于一般人来说,现代主义小说很难读懂
6.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进行反叛,但是反叛意味还没有那么明显
五、20世纪前的艺术特征?
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3、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德国里尔克、美国庞德、爱尔兰叶芝和英国T·S·艾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