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冥思跟冥想有什么区别?(那忽大忽小的水声仿写句子?)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01 05:52   点击:27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冥思跟冥想有什么区别?

两个词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冥想是不想,而冥思是想的深刻。

所谓冥想就是溟灭思想,打个比方就是,想象自己坐在一个广场上,看见各色的人走来走去,你只是看着他们走过,而不去关注他们。这些走来走去的人,就是你脑海中的各种情绪想法,在冥想练习的时候,就是控制自己不去关注哪一个情绪想法,这时候你是一个凌驾于各种情绪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去开始了解情绪的源头,觉察它产生的原因,想要的结果,代表的能量,倾听它,了解它,从而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冥想不是要去想什么,而是用心去“看”什么。

而冥思,是深刻思考的过程,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明白思考问题缘由。

由此可见冥想和沉思,在本质上有区别。

二、那忽大忽小的水声仿写句子?

忽大忽小的水声好像天边飘来飘去的白云和太阳映在白云四周的光晕,光晕伴着流水的节奏也那么忽大忽小地闪耀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马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

三、丹尼尔笛福最著名的10部代表作?

1681年的论著《冥想》,1697年的论著《计划论》,1701年的长诗《地道的英国人》,1702年的论著《对付新教徒最直截了当的办法》,1703年的诗歌《立枷颂》,1719年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720年的历史小说《骑士回忆录》、《辛格尔顿船长》,1722年的出版小说《杰克上校》,1724年的出版小说《罗克萨娜》。

四、冥想有科学道理吗?

但讲究方法的冥想过程,确实有一定科学道理。冥想不是简单的被动观察,因为观察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心灵活动,不管冥想出什么画面,都是虚

神经科学家们已经找到证据:精神拥有治疗肉体的力量!一些冥想、神经反馈和安慰剂实验都显示出对抑郁症、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疗效。有些医院已经加快脚步,一种新型医学正在孕育。

精神是否拥有这样一种“力量”或是“能力”,能带给身体无可争议的益处乃至疗效?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在寻找“灵魂和肉体”之间存在此类关联的证据。有些人对此信誓旦旦,甚至慷慨地向那些放弃传统医学前来寻求救治的人施以援手。

这是自欺欺人还是江湖骗术?这会不会使人产生虚妄的期望,甚至让患者偏离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疗法,从而导致病情恶化?有些案例中,据说无可置疑的躯体疗效确乎来自说不清道不明的精神力量,但终究难以令人信服。

现在,情况起了变化!

10多年来,一些可称为另类、非传统、甚至是超科学(parascience)的疗法在实验室里展示了自己的功效。不只如此,它们已经成为经典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非常有限)!这些疗法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赋予意念一种神奇的力量,即不借助其他任何治疗、单靠大脑活动来治愈身体(包括大脑自身在内)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展示了对多种病症的功效,如疼痛、帕金森病、某些免疫缺陷,以及抑郁症。

一些流行疗法

这究竟是些怎样的疗法?它们是如何以令科学界信服的方式有效地激励大脑为躯体健康服务,在笛卡儿哲学传统流行了三个多世纪之后重新拉近肉体与精神之间的距离的?首先是在欧美非常流行的“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它不仅被用于心理治疗,也出现在声誉卓著的神经科学实验室乃至医院里。其原则是:扩大自己的注意力场,直到完全感知当下。

这种源自佛教哲学的行为已有千年历史,它对身体的好处也是久享盛名,但直到1970年代才在西方引起注意。它起初是嬉皮士的专利,只用于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领域,后来则由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医学院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引入临床心理学。他抽离其中的玄学内涵,首创了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简称MBSR)。

Jon Kabat-Zinn

从1980年代末开始,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对话催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冥想神经科学。今天,它正经历着一场腾飞。2012年4月,冥想神经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在美国丹佛举行,与会者超过700人: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冥想者..他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如冥想的神经机制与认知机制、冥想状态下的大脑成像,以及冥想对躯体健康的影响。美国现在已有200多家医院接纳了正念减压疗法,并将其应用范围扩展到抑郁症、成瘾、注意缺陷障碍等。

法国医生则较为保守。“2004年,当我刚刚把冥想引入巴黎圣安娜医院时,引发了一些困扰和抵触。”《每日冥想》(Méditer, jour après jour)一书的作者、精神科医生克里斯托弗·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回忆道。但人们开始接受这一方法,如今好几家机构都采用了该疗法。今年年初,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甚至推出了一个名为“医学、冥想与神经科学”的大学自授文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