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瑜伽的瑜和伽的本意?
印度的人把男性的叫做林伽,把女性叫作瑜尼,林伽与瑜尼的结合叫做瑜伽。瑜伽源于古印度,其含意为一致、结合和和谐,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二、冥想和调息有什么区别?
调息法是一套科学化同时又治疗效用的呼吸法,原理是透过有规律地吸气和呼气,以及有意识地屏息,使内脏得到适当的刺激和按摩,进而畅通及唤醒潜藏在体内的能量,使之得以保存、调理和提升。
冥想却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或想法上,在长时间反复练习下,使大脑进入更高的意识,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哈他瑜伽调息的口令词?
通常使用口令词如下:
Om或Aum(发音为啊-哞-姆):这是一个古印度语词汇,代表着宇宙的原始声音和能量,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平静心灵,进入冥想状态。
Soham(发音为索-汉姆):这个词汇意为“我就是那个”,强调每个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你减轻压力,舒缓身心,增强内在力量。
Hamsa(发音为汉-萨):这个词汇意为“我是的鸟”,象征着自由和灵性。通过深呼吸和调整呼吸节奏,可以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和平衡。
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口令词可以使用
四、瑜伽排课的原则和方法?
1注重编排基本顺序
一般课程的顺序基本是调息冥想-热身-体式练习-休息体式-休息术。
强度由低到高再慢慢降低。
在其中体式练习中,编排的动作也从简单到复杂,到达高峰体式时,难度再顺次降低。
在简单到复杂的过渡中,身体可以更加容易、更安全地打开并保持稳定。
还要结合课程的目的与主题进行编排。
比如,一节关于平衡的课程,我们安排的高峰体式是对平衡能力要求较高的半月式。
但不能一开始就让会员进入这个体式,在调息热身后需要做相关的简单体式过渡,比如,低位起跑,高位起跑,鸟王式等。
由简单到难,给高峰体式打好了基础,同时避免了损伤。
2培养能量的平衡
整个序列,做下来一定是舒服的,也就是要符合身体能量平衡。
在一组序列中,不要在过于加强阳式体式之后,没有短暂舒缓。
一般来说,对于支撑腿的体式不超过三个动作。
比如,很多瑜伽老师为了加强学员腿部的力量,在最后进入半月式时共编排了4个跨立体式:
战士二→侧角伸展式→三角伸展式→半月式
这个序列,看似方便学员进行练习,但是对于一般学员来说,做到侧角伸展式,已经有些吃力了。
如果继续完成半月式,体式会出现不正位的现象,并且会过度消耗阳性能量,造成课后情绪低落,无法集中精力。
若随后没有简短舒缓休息,学员会很快感到疲劳,消耗其过多力量。
如果调整为:
战士二→侧角伸展式→半月式→婴儿式(用下犬作为过渡)
就会好很多。
简短为三个体式,再用婴儿式短暂舒缓,稳定已经不稳定的阳性能量,更容易让身心稳定,达到练习效果。
3通过反向体式整合功效
每个体式都会造成紧张,而反向体式则可以消除这种紧张。这就是为什么要反向体式练习,实现习练更深度的整体感。
比如我们在做眼镜蛇或上犬式时,腰椎处较为紧张,腹部肌肉处于激活拉伸的状态,那么在做完这个体式时,可以顺势做婴儿式,放松下腰背部与腹部。
但也不用每一个动作都完全严格按照“正体式随后反体式”的方式,可在必要时进行缓冲与平衡。
4按照体式的高度进行串联
瑜伽中有很多方位的体式:站立、跨立、坐姿、跪坐、俯卧、仰卧。
而瑜伽看重顺畅自然的习练,在编排体式时就势必做好各个方位体式中的过渡。
试想一下
如果你是正在俯卧正俯卧在垫子上,老师引导你突然站起来,是不是你也觉得很突兀,猛然起身感到很恍惚,甚至会头晕。
又或者刚做完战士二式,老师直接引导直角坐姿做船式,是不是也会无所适从。
下犬式是一个很好地过渡与调整体式。
可与婴儿式与站立前屈结合完成体式的串联。
可以通过下犬式来到以下方位:
1、下犬→站立(配合站立前屈)
2、下犬→跨立体式(配合站立前屈)
3、下犬→跪姿(屈膝)
4、下犬→坐姿(配合婴儿式)
5、下犬→俯卧(配合斜板式)
6、下犬→仰卧(配合斜板式来到俯卧,进而翻身来到仰卧)
5自身要验证
教的前提,一定是自身进行了练习和验证。
五、瑜伽原理?
1. 调息与冥想:瑜伽强调深度和均匀的呼吸,以及注意力的集中,通过调息和冥想达到放松身心、平静心境的效果。
2. 姿势训练:瑜伽通过各种姿势的练习,帮助身体柔韧性和力量得到提高,增强肌肉的控制力和耐力。
3. 内脏系统调整:瑜伽通过各种姿势的练习,调整内脏系统的功能,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 自我意识:瑜伽强调通过冥想和调息,增强自我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找到自我成长的方法。
总的来说,瑜伽是一种独特的身心训练方法,它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还可以提高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从而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平衡和健康。
六、瑜伽字面意思?
瑜伽的字面意思为“合一”。瑜伽源自印度,是一种通过体位练习、调息、冥想等方法,达到身心统一、提高自我认知、改善身体健康的综合性修行方式。除了体位练习外,瑜伽还包括呼吸调节、冥想、行善等方面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柔软度、调节神经系统、减轻压力和焦虑等。从字面意义上看,瑜伽提倡的是身心合一的状态,是一种将内心和外在环境交融、达到和谐状态的修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