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昌马镇风光
1、敦煌莫高窟
敦煌石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因其各石窟的艺术风格同属一脉,主要石窟莫高窟位于古敦煌郡,且古代敦煌又为本地区政局、经济、文化中心,故统称敦煌石窟。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时间最早创于公元366年(另有始建于西晋末年及东晋永和九年等说),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代连续修凿,历时千年,延续时间最长;现存石窟700余个,规模最大;雕塑3000余身,壁画4500余平方米,内容最丰富。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百科全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嘉峪关
嘉峪关长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万平方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
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3、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据出土简文记载,悬泉置遗址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
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清代又称“贰师庙”,“吊吊水”,其名取之南侧山中悬泉水。遗址由主体建筑坞堡和坞外附属建筑仓、厩构成。坞呈正方形,边长48。10米,土坯砌筑,坞内有两组房屋建筑。坞墙设于东墙正中,宽3米。坞东北及西南角有角墩。
悬泉置遗址是继居延遗址之后简牍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该遗址的科学发掘,对研究汉晋驿站的结构、形制和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与之相联系的大量简牍及其他各类遗物为我们了解汉代邮驿制度及西北边郡地区的政局、经济、军事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
4、玉门关遗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南边是沼泽地,北边是哈拉湖,再往北是汉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历史上的玉门关颇负盛名,唐宋元明清都有骚客文人吟咏。“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等。唐代诗人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流传千古。
5、麦积山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位于天水东南约30公里山中。据文献记载,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在中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诗圣杜甫赞美麦积山:“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形象地勾勒出来麦积山高耸的外貌。正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6、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是中国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千米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在北魏之前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明代始称炳灵寺。今存窟龛196个,分布在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96个,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高10厘米。
二、昌马水库简介
1疏勒河,在西汉时叫籍端水。《汉书·地理志》记载:“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唐代又称“独利河”,元、明时期叫“布隆吉尔河”,清代以后叫“疏勒河”。经过上游山区100多公里的汇集,疏勒河在甘肃省玉门市昌马峡谷奔涌而出,然后掉头向西,穿越玉门市、瓜州县到达敦煌市,在敦煌与党河汇合后,度过玉门关继续向西入新疆。
2,讨赖河,是甘肃省嘉峪关市唯一的地表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中段讨赖掌,出冰沟口流经嘉峪关、酒泉、金塔后汇入黑河,属黑河水系一级支流。
3,黑河,居延海的主要水源。甘肃省最大的内陆河。曾名合黎水、羌谷水、鲜水、覆表水、副投水、张掖水、甘州河。流经河西地区中段。源于祁连山脉之走廊南山,东南流经走廊南山与讨赖山之间,沿途接纳许多源于冰川脚下的小支流。至青海省祁连县黄藏寺,汇东南来的八宝河 (又名俄博河)后,折向北流入甘肃省境,切穿走廊南山,出鹰落峡,入河西走廊。再东北流至张掖市北,山丹河由东南来会。再转向西北。经临泽县,有梨园河由南岸注人。再西北过高台,出正义峡,过合黎山,经金塔县东,入内蒙古额济纳旗。
4,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河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由东向西,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外,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
5,庄浪河。
三、昌马属于哪个市
苁蓉是中国传统草药材料之一,其来源可以是古巴、中亚等地的苁蓉科植物的地下块茎。
据古籍记载,苁蓉具有滋补健身、益气养血、延缓衰老的功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
当时已有人们开始采用苁蓉来当做草药使用,其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详细的记载。
在清朝时期,苁蓉成为了皇帝的御用草药,备受重视。
不仅在传统医学中,苁蓉也被广泛应用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因其功效,在现代医学中也有一定的研究与应用。
四、昌马峡谷
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2大河,是中国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古名籍端水。“疏勒”一词最早起源于西域的疏勒国,是有水、水浊的意思。疏勒河在西汉时叫籍端水。《汉书·地理志》记载:“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
唐代又称“独利河”,元、明时期叫“布隆吉尔河”,清代以后叫“疏勒河”。
它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的疏勒南山,横跨青海、甘肃、新疆三省区,全长1000多公里,流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
经过上游山区100多公里的汇集,疏勒河在甘肃省玉门市昌马峡谷奔涌而出,然后掉头向西,穿越玉门市、瓜州县到达敦煌市,在敦煌与党河汇合后,度过玉门关继续向西。l
五、昌马水库门票多少钱
1、刘家峡水库。刘家峡水库闻名遐迩,是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座梯阶电站,水库东起刘家峡大坝,西至炳灵寺峡口,呈西南--东北走向,南接东乡、临夏县,北连永靖县,湖岸线长55公里,水面最宽处6公里,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总库容约57亿立方米,素有“高原明珠”之称。2、碧口水库。碧口水库位于陇南,相对而言,就没有刘家峡水库那么知名了。
这座水库于1976年竣工,水源来自白龙江,大坝高101米,坝顶长297米,总库容5.2亿立方米,而且山水相依,颇具江南风光,美不胜收。3、巴家咀水库。4、盐锅峡水库。5、双塔堡水库。6、昌马水库。7、鸳鸯池水库。8、金川峡水库。9、党河水库。10、红河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