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狗离群独处(动物掉队离群的成语?)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21 10:05   点击:27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动物掉队离群的成语?

离群索居。

拼 音:lí qún suǒ jū

解 释: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出 处:《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示 例:虽慈颜未复,温清久违,离群索居,甚为得志。(唐·无名氏《灵应传》)

近义词:销声匿迹 孤苦伶仃 孤家寡人

反义词:和睦相处 和衷共济 精诚团结

二、鸽子离群是什么原因?

第一,鸽子生病了或者是受伤了,家飞的时候跟不上队伍,所以飞着飞着就有落后,跟不上队伍的一个现象。这种情况出现,鸽子回来要好好检查一下鸽子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明显想要跟着,跟不上的鸽子。当然,有的是天落鸟。

第二,刚家飞的鸽子以及一些长期没有家飞的鸽子,刚开始家飞或者是再次家飞的时候,一些鸽子是不适应的,会出现一直跟不上队伍的情况。一般适应上两三天就可以跟上鸽群。

三、公鹅会自己做窝吗?

不会。家鹅具有很强的合群性,家鹅天性喜群居生活。从小养在一起的鹅,即使是数千羽的群体,也很少有打斗的现象,鹅群在放牧时前呼后应,行走时队列整齐,互有联络,出牧、归牧有序不乱。觅食时在一定范围内扩散。鹅离群独处时会高声鸣叫,一旦得到同伴的应和,孤鹅会寻声归群。

这种合群性有利于鹅的规模化、集约化饲养。

若发现个别鹅离群久不归队,其发病的可能性很大,应及早做好防治工作。

四、鸭子不欢了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得了鸭瘟、小鸭病毒性肝炎、小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大肠杆菌病、鸭霍乱等疾病,应及时治疗。

治疗方法:

1、鸭瘟、

鸭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佳,病鸭卧地不起,不愿下水。流泪,眼角有分泌物。部分鸭头肿大。拉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剖检咽喉有坏死状,食道有条纹状溃疡,小肠出血,泄殖腔沾膜有出血点。肝肿大,肝、心有出血点。主要预防方法为注射疫苗。成年鸭注射疫苗后,免疫期达1年。发病时,病鸭注射抗血清,有一定效果。发病早期,可对鸭群用鸭瘟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2、小鸭病毒性肝炎

对发病初期的病鸭及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或血清,每只1-1。5毫升,可治愈80%%-90%病鸭,对中度病鸭也有一定疗效。目前尚无其它有效物用于本病防治,可用广谱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3周内小鸭易发此病发病越早,死亡率越高,甚至达100%。病鸭精神萎顿,有神经症状,病鸭大多侧卧,头向后背,蹬腿而死。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发脆,呈暗色或黄色,有出血点。雏鸭如无母源抗体,则雏鸭1日龄用弱毒苗免疫。发病时,皮下注射本病抗血清0.5-1ml。

3、小鸭传染性浆膜炎

1-4周龄的小鸭易发此病。病鸭精神萎顿,有神经症状,流泪,眼角有分泌物,拉绿色或黄色绿色稀粪。剖检发现心包增厚,肝表面有一层纤维素膜,易剥离。气囊混浊增厚。发病时,可用扩生素治疗,如氯霉素、蒽诺沙星等。

4、鸭大肠杆菌病

2-6周的小鸭最易感。发病症状与传染性浆膜炎相似,但无神经症状。剖检肝肿大,心包、肝脏和气囊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用抗生素可治疗,但用药前最好做药敏试验,以便准确的选择药物。

5、鸭霍乱

成年鸭易发此病。鸭发病时,与之相接触的其它家禽易发病。病鸭精神呆顿,离群独处,行动迟缓,不吃,消化不良。体温升高,口鼻中有粘液流出。呼吸困难,常摇头,俗称“摇头瘟”。排出腥臭的灰白或铜绿色稀粪。剖检肝脏肿大呈古铜色,发脆,表面有很多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状。心冠脂肪、腹腔脂肪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注射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发病时可用磺胺类药物,链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五、观赏鱼趴底不爱游泳怎么回事?

一般是水温低,鱼儿躲在水底。 水质不好。 可活动空间太过狭窄。

生病:精神呆滞,离群独处于缸底不动,皮肤和鳍失去原有的光泽,颜色暗淡,皮肤黏液分泌失调,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

六、鹅是群居动物吗?

家鹅具有很强的合群性,家鹅天性喜群居生活。从小养在一起的鹅,即使是数千羽的群体,也很少有打斗的现象,鹅群在放牧时前呼后应,行走时队列整齐,互有联络,出牧、归牧有序不乱。觅食时在一定范围内扩散。鹅离群独处时会高声鸣叫,一旦得到同伴的应和,孤鹅会寻声归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