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廉古诗十首一年级?
1、《石灰吟》——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2、《墨梅》——元代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卜算子·咏梅》——宋代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4、《书端州郡斋壁》——宋代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译文: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讲直道是立身的宗旨。好木料终成栋梁,好钢材坚强不屈。仓多存粮偷吃公粮的鼠雀高兴,野无杂草常啃青草的兔狐发愁。牢记先贤留下的立身处事的教导,决不能让后人想到我而觉得羞耻。
二、古诗词经典鉴赏?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二:《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三:《春望》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词鉴赏: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四:《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词鉴赏: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六:《武陵春·春晚》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词鉴赏: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三、形容独自一人弹琴自已欣赏的古诗句有哪些?
1、 古琴曲《 流 水》
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
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2、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4、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四、孤独一辈子的古诗?
不是孤独一辈子因为很多古诗中都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情感的联系,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离思五首·其四》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达了人与情感的纠葛;《登高》中的“昔岁楼中望仙掌,云峰群动日色黄”,则表现了人与社会的交集。这些古诗可以帮助读者寻找到共鸣和温暖,消除孤独感。此外,现代社会有很多途径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如社交网络、组织活动等,让人们在不同方面有机会认识到彼此,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减少了孤独感的产生。
五、比较偏僻的古诗词有哪些?
孙平仲《观舞》齐己《中秋月》柳宗元《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 元好问《论诗绝句》
1、《观舞》
宴馆簇金丝,绣茵呈舞旋,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转。
势多体不犯,妙绝乃习贯,含笑有余情,小揖更微盼。 2、《中秋月》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东楼莫碍渐高势, 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3、《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 维贞元十九年岁次癸未四月辛未朔某日,检校工部尚书京兆尹司农卿李实,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兵部郎中杨公之灵。 惟灵清标霜洁,馨德兰熏。冲和茂著,孝友彰闻。浚发洪绪,激扬清芬。思侔德祖,学绍子云。莹彼灵府,彬其英文。吐论冠时,舒华轶群。百氏之奥,一言可分。旁贯释老,岂伊《典》《坟》。谓蹑公相,赞扬圣君。高山安仰,逝水??。呜呼哀哉!惟是伯仲,并为士则。连擢首科,迭层显职。公之懿美,发自朋僚。播于四方,令闻克昭。炯然烛识,卓尔孤标。翼翼其容,羽仪清朝。载笔东掖,动无不纪。起草南宫,时论增美。大梁有艰,天子是使。密勿之谋,唯道是履。复归郎署,职兹中兵。简稽无挠,以考其成。英风未摅,沉疴遽婴。孰云积善,降以促龄。昔岁江表,获同宴语。谬为好仁,不我遐阻。公之元兄,复惠德音。化优多暇,眷眄逾深。情言盈耳,尺素相寻。冀兹竞爽,??儒林。及此雕落,祗摧我心。呜呼哀哉!遣车就引,哀挽先路。迅风凄悲,颓景幽幕。倾都殄瘁,挥涕相顾。矧兹故人,谁任痛慕。横污一觞,讵写平素。尚飨。
4、元好问《论诗绝句》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
六、表达习惯一个人的诗词?
这里推荐几首表达习惯一个人的诗词:
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啼。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李白《月下独酌》
2. 一炬愁烛照,徒留金樽醉。窗外寒鸦飞,玉阶生白露。——杜甫《宿禅寺望月》
3.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老夫聊发少年狂,左邻右里无此侣。——陆游《老夫聊发》
4.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还我重阳日,只住一田春。——赵令畅《独坐》
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陆游《离思》
6.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以上6首古诗分别描写了独自弹琴、宿寄望月、独饮一杯、独坐空山、离愁草木以及肯独饮者的孤寂情景,表达了习惯与享受独处生活的意境。韵律简约流畅,情感真挚悠远,为我们展示了领略幽独之乐的高趣。
七、身处繁华闹市心却孤独诗句?
身处繁华闹市,心却孤独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出自陶渊明的《饮酒》,意思是将房屋建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感觉不到人世的喧闹。《饮酒》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生活,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名利,恬淡闲适的生命体验。
八、形容独处伤怀的古诗?
1. 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2.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夜思》
3.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江采萍《谢赐珍珠》
4. 月破黄昏人断肠。——谢克家《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
5.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6.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7. 不知何日始工愁。——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8.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9. 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
10.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九、独处时悠闲的诗句?
表达独处时悠闲的诗句试举三首: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译文: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3、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
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
——唐代:司空图《独望》
译文:一片高大茂密的树把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茂,花向麦田远处渐渐稀疏。放眼望去远处的水池边,青草绿油油的,空中还有几只水鸟如白色的鹭鸶向下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