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帮忙解释一下张国荣的霸王别姬,看不懂啊?(民国巡阅使,护军使,镇守使是什么官?)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3-05-28 03:29   点击:1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帮忙解释一下张国荣的霸王别姬,看不懂啊?

电影《霸王别姬》自1993年上映以来,在国内外备受好评,无论从影片故事的历史性角度,从叙事的戏剧矛盾冲突角度,还是从其深入人心的主题角度分析,都能吸引观众进入剧情并引发大家的思考。当我带着已多次观赏过这部影片的感情,再一次进入它的深处的时候,更加强烈地感觉到了陈凯歌导演对《霸王别姬》主题的用心。  陈凯歌自己曾说过:“与我以前的几部作品一样,《霸王别姬》所着意阐发的,仍然是关于人性的主题”,表现人性中的两个因素——迷恋与背叛,但“这部影片的创作风格与我以往作品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霸王别姬》与我过去的影片题材不同,它充满了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只能顺着它的脉理走,拍成情节性和情感冲突比较强烈的影片。”正如导演所讲的,影片的叙事、矛盾、人物设置、细节表现等,无不紧扣“迷恋与背叛”进行设置和创作,用人物展现主题,用矛盾强化主题,用细节升华主题。  从《霸王别姬》的整体叙事结构来看,其编排很具特色,一方面是运用了插叙,以程蝶衣和段小楼二十二年后重新在一起演出走台为开场,从三个人短短的几句对话中,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和“四人帮”的历史。紧接着回到1924年,一步步按着时代发展的顺序讲述故事,最终回到了起初的那个场景中,首尾呼应。另一方面是在叙事过程中运用了套层结构,在故事中表现京剧,在荧幕上展现舞台。这二者富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京剧的内容不仅仅作为戏中戏帮助剧情发展,同时阐明了人生如戏的道理,尤其是对于人戏不分的程蝶衣来说,仿佛没有戏,只有人生;舞台同样不仅仅是京剧表演的一个场所,也是相对于人生而言的社会舞台,但这对于程蝶衣来说,这个不接受戏剧人生的社会,集中了他人生中所有关于性别、现实、生存以及对戏的看法的矛盾。虽然人生如戏,但现实却早已不同于历史。

  《霸王别姬》中最重要的主题因素,就是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逐渐深化。影片对主题的表达和刻画,如前面提到的,通过矛盾、人物和细节展现出来,而矛盾又是隐藏在人物的关系和时代的发展中的,因此,人物设置与细节成为了发扬主题的最重要的方面。一、 人物及其关系的设置  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一方面,各种人物关系由他展开,他也由此成为各种矛盾的集中体;另一方面,他代表着主题中的“迷恋”意象,在矛盾中,一次次地被背叛。  首先说关于“迷恋”的意象,程蝶衣对母亲是一种迷恋,对师哥段小楼是一种迷恋,对京戏也是一种迷恋。可结局是母亲早早抛弃了他,师哥没有能同他唱了一辈子的戏,京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变了模样。  其次是矛盾,程蝶衣身上包含着两种矛盾,一是自身性别认识的矛盾,二是他与时代的矛盾。他的一生,仿佛命运一直在用性别和他开玩笑,出生在满是女人的妓院,从小不得不以女孩子装扮;在喜福成戏班里又扮了旦角,使得他开始对自己的性别迷惑,是“男儿郎”,还是“女娇娥”?为了师哥,他的一生都以“女娇娥”的角色度过,直至最后排练时小楼的那句“我本是男儿郎”,仿佛唤醒了程蝶衣一直以来错误的性别角色,但他却在清醒中选择了自刎。由此可见,关于性别的这一自我矛盾,加强了整部影片的戏剧冲突。

  而程蝶衣与时代的矛盾,也是与社会的矛盾,从北洋军阀时期直到文革时期,不仅表现了他如戏的人生与现实社会的不和,同时通过时代展现了人性中的追求与自私,通过各种人际关系细致地表现了各种迷恋与背叛。  (一)程蝶衣与段小楼  如果程蝶衣代表的是“迷恋”的意象,那么,段小楼则是代表了“背叛”的意象。段小楼是程蝶衣从小豆子时代起就当作依靠的一座大山,是渴望与之唱一辈子戏的。但他毕竟是假霸王,在现实生活中莽撞而又懦弱,而且自从菊仙出现,段小楼先是多次在关键时刻舍蝶衣而选择菊仙的表面背叛,到文革时期对程蝶衣进行揭露的深层背叛,背叛了程蝶衣对他的那份真情。  (二)程蝶衣与菊仙  菊仙的人物设置也是很有意蕴的,一者由于她的妓女身份,与程蝶衣的母亲一样,因此对于程蝶衣来说菊仙身上有母亲的影子;二者菊仙又是时代或现实社会的代表和具体体现,体现在每一次为了保全段小楼而与程蝶衣相对立的时刻。由此可见程蝶衣与菊仙的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因为他们爱着同一个人,在情感上形成对立的关系,每一次斗争都是以菊仙的胜利和程蝶衣的失败告终。而菊仙是能够适应时代的人,她的行为代表着时代的要求,相对于程蝶衣的失败就印证着他与现实矛盾中,被不断地否定。另一方面,菊仙和程蝶衣又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他们相知,尤其是从菊仙为蝶衣擦拭唾沫、披衣、抢出火中的剑等细节中,可以看出菊仙对蝶衣的理解和关怀。而程蝶衣对菊仙,有一种潜意识中的爱与恨。蝶衣爱娘,他在最虚弱的时候躺在菊仙怀里叫娘;但他也恨娘把他抛弃,因此,蝶衣一直以来都以敌对的态度面对菊仙,可以看作的对“娘”的不满的报复和发泄。

  (三)程蝶衣与袁四爷  袁四爷和程蝶衣一样是戏痴,他们成为在精神上互相认同的知己,而且也只有袁四爷才能看出并接受一个达到“人戏不分,雌雄同在境界”的程蝶衣,这也是一种迷恋。而戏剧性的是,对于程蝶衣来说,袁四爷仅仅是师哥替身,影片总是将蝶衣与袁四爷在一起的场景同段小楼与菊仙在一起的场景交替对比着出现,可见蝶衣心里只有师哥,但却不能成为现实,只有委身于袁四爷,还能让他有片刻的情感寄托。

  (四)程蝶衣与小四  从小四身上,程蝶衣看到了自己,他们都被家人遗弃,而且小四被发现的时候,正是在小豆子遭张公公凌辱之后,他坚持要抱养那个孩子,包括之后他收小四做徒弟,就是从内心希望和他一样命运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他把小四看作是自己的希望,另一个健全的没有矛盾的自己。然而,小四对程蝶衣的背叛,以及对师傅进行批斗,不仅加剧了戏剧冲突,同时也看到了程蝶衣的自我矛盾,这只是其另一种形式外部表现。

(五)菊仙与段小楼  这是在不考虑程蝶衣的情况下存在的一对十分重要的人物关系,同样是一对“迷恋与背叛”的关系,也是充满了戏剧冲突的一对人物。其一,在救赎方面,段小楼救下了从楼上跳下的菊仙,但在婚后每个时代的生活中,都是菊仙及时地站出来,把小楼从危险中救出来;其二,在迷恋与背叛方面,菊仙一直以来对小楼爱的奉献,却在文革批斗中遭到了背叛;其三,菊仙的自杀,是绝望,也是她注定的悲剧:一直以来菊仙告诫小楼远离程蝶衣来保护自己,但当程蝶衣已经被批斗出他们的世界的时候,段小楼依旧按照菊仙告诫他的方法自我保护,但这次,斗争的对象竟成了菊仙自己。  在那段场景中,镜头一直以燃烧的火堆作为前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揭露,尤其是段小楼,他的自私和懦弱,深深伤害了两个最爱他的人,熊熊燃烧的烈火,把爱燃为灰烬。  二、细节对主题的升华  细节,可以塑造人物的性格,可以作为一种叙事技巧,也可以是表现意象和主题的窗口。《霸王别姬》中对细节的把握,不仅细腻地塑造了程蝶衣的性格,而且还完成了富有技巧性的叙事。  (一)程蝶衣的性格塑造  在影片开头,程蝶衣对二十二年和十一年的强调这一细节,就已经为人物的性格埋下伏笔。除了运用台词,演员炉火纯青的表演,动作和神态的展现,都可化作一个个小的细节,细致无缝的塑造出一个倔强、敏感、柔弱、矛盾的程蝶衣。

  (二)转折  用细节表现的转折,因为深刻,一次次掀起了情节高潮。  1、小豆子逃出喜福成,在戏园子中看角儿时,镜头对人群中满含泪痕的脸的特写,可从眼泪中看到他对人生的期望,从坚定的神情中看出了“要想成为角儿,必先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信念。由这个特写细节,小豆子从对戏的惧怕和逃避转变为对戏的痴迷和追求,这是一次思想上的转折。  2、小石头用师傅的烟斗撬了小豆子的嘴巴的镜头,在情节上,小豆子从此为了师哥,戏里戏外当自己是“女娇娥”;而在结构上,这一行为细节彻底颠覆了小豆子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也是小豆子自我矛盾的最终形成。  3、霸王与虞姬在台上唱到:“孤大势已去,今日是你我分别之日”,菊仙便起身去花满楼赎身,戏与现实相对应,预示着程蝶衣与段小楼在现实生活中的分别。 “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这句话,完全打破了程蝶衣对于想和师哥唱一辈子的戏的愿望。在这里运用语言的细节,结合戏中戏的表现手法,实现了程蝶衣与段小楼感情的转折。  4、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响彻整个剧场时,一个对小四的满怀向往的表情特写中,埋伏着转折的悬念。小四从此发生了改变,背叛了师傅,并换取了师傅的角色,这一表情细节不仅仅表现小四人生态度的转折,也表现了程蝶衣戏曲表演的转折,自此以后,他将戏服付之一炬,从此结束了他的京戏表演生涯。

  (三)伏笔  很多小的细节,也许当时不会被注意到,但是经过导演的细致的安排,使得许多细节能够承接前后叙事,例如袁四爷问段小楼的五步与七步、袁四爷送蝶衣的那套头饰、程蝶衣口中的叫青木的日本人等等,都有前后的呼应。其中还很多是为后文埋下伏笔,成为叙事的亮点,例如小豆子母亲带他去喜福成时,音响中出现的“磨剪子来”的叫喊声,为剁六指埋下了伏笔;还有当蝶衣再次在袁四爷家里看到那柄剑并用之表演时,袁四爷喊的那声:“别动,这是真家伙!”也为程蝶衣最后用此剑自刎作了叙事伏笔。  三、特殊意象的象征意义  陈凯歌作为第五代导演,很擅长用影像表现特殊的意象,《霸王别姬》中除了前文关于京剧和舞台的意象外,还有剑和金鱼也是很特殊的意象。  1、剑这一物件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即使没有形象的出现,也会有语言的提及。从张公公府见到这柄剑开始,因为小石头的一句玩笑话,让小豆子为剑迷恋,剑成为了小豆子的目标和希望,在他心中,剑与霸王应是一体的。在关于剑的叙述中,也是充满了戏剧因素,程蝶衣为了从袁四爷那里得到剑,甘愿出卖自己,但当程蝶衣把剑送与段小楼时,一句“又不上台,要剑干什么”却摧毁了他的梦。这剑,只在程蝶衣的心中分量重。

  剑也代表蝶衣与小楼的关系。两次赠剑,见证了两个人的分分合合;段小楼将剑扔向火中,也是表明要与程蝶衣断绝关系;最终,当程蝶衣意识到自己“男儿郎”的身份后,也是用这柄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结束了他与师哥的关系。  2、金鱼,是一个只出现在程蝶衣抽大烟和戒烟的片段中的一个意想。有真正的金鱼,也有一块大的金鱼屏风。在这里,金鱼浸在被吹过大烟的水中,同时音乐中出现猫的叫声,这象征着程蝶衣自己即是一只被人观赏和玩弄的金鱼,又是一个受限制的不能自由追求自我的囚困者,还是一个无人陪伴的孤独者。  在程蝶衣戒烟的过程中,对金鱼和屏风的毁灭,象征着他走出烟瘾,走出了自我的限制,还因为段小楼回到了他的身边,走出了孤独。  《霸王别姬》从叙述时间上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叙事中也描绘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自然有很多值得深刻思考的地方。然而,这里虽然仅从人物、矛盾、细节、意象这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了影片蕴含的关于人性中迷恋与背叛的主题,便可知其内涵的丰富、结构以及叙事的严谨,更可以通过影像体会到导演对于影片主题表现的用心,是十分细致入微的。

二、民国巡阅使,护军使,镇守使是什么官?

辛亥革命之后,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正所谓新朝要有新气象,再加上此时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便于统治,哪怕是名义上的统治,民国中央政府开始在各地设立一些新的官职。大的如巡阅使、护军使,小的镇守使等等,那么,这些职务是什么意思呢?分别又有多大的权力?

军阀割据的民国

先说巡阅使。民国成立的当年,在袁世凯就任总统职务之后,为了拉拢谭人凤,将其任命为长江巡阅使,这也是巡阅使一职最早出现的时间。随后,时间过了12年之久,至到1924年12月11日,担任北洋政府临时执政的段祺瑞才下令裁撤巡阅使,也就是说,巡阅使一职在民国共存在了12年之久。

民国时期,曾担任巡阅使一职的人有很多,例如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就曾担任东三省巡阅使;巅峰时期曾占据广东和广西两省之地的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则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同样在巅峰时期的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也曾担任直鲁豫巡阅使。其他还有如苏皖赣巡阅使、两湖巡阅使、热察绥巡阅使、闽浙巡阅使等等。

曾担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

从这些巡阅使的名称和担任的人,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巡阅使至少辖有两省以上的地盘。民国时期,并非每一个省都设置了巡阅使。而且,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巡阅使的人,往往已经实际占据了巡阅使所辖的地盘儿。

也就是说,巡阅使其实是北洋中央政府为了安抚地方大军阀和实力派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如果类比古代封建社会的话,那么,巡阅使大概与地方割据的藩王类似,而这些割据一方的藩王所能辖有多大地方,也与他的实力有直接关系。

因此,从始至终,巡阅使其实一直只是一个临时特殊措施,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制度。也因此,跨越数省之地的巡阅使究竟所辖哪几个省的地盘,也与被任命为巡阅使的军阀密切相关。这些割据一方,对于中央听调不听宣的军阀们之所以接受巡阅使的职务,除了并没有实力挑战中央、统一全国之外,接受巡阅使一职,也能够使他们对于所辖地盘的统治名正言顺。

北洋军阀时期

由于巡阅使只是一个临时特殊措施,因此,能够管辖数省之地的官职,在北洋时期并非只有巡阅使一职。其他还有经略使、筹边使、督办等职务。例如直系军阀首领曹琨,曾担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这个职务理论上,曹锟具有管辖四川、广东、广湖南、江西四省之地的权利。而曾担任蒙疆经略使的东北王张作霖,所辖的地盘,也将察哈尔、绥远、热河三地纳入统治范围。

如果说巡阅使能管辖一省以上的地盘的话,那么,护军史就是典型的省级军阀了。护军使与巡阅使一样,都是临时措施。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护军使暂行条例》。北洋政府任命的护军使分为两种,一种是并没有军政长官的省区,而一种则是有军政长官的省区。

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

没有军政长官省区的护军使最为简单,他们能够节制全省的军队,与督军、都督或将军无异,都是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如,曾担任吉林护军使的孟恩远,在东北王崛起之前,他就是吉林省的最高统治者。

至于有军政长官的省区护军使,则一般只能享有本省的部分地盘。例如在上海地区设置的淞沪护军使,一般管辖的区域就是上海滩一地。不过,虽然名义上护军使职位在本省军政长官之下,但实际上,护军使是否听从本省的军政长官,完全根据护军使的实力。实力强劲的护军使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将本省军政长官撇在一边。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

而镇守史则是三个职位中管辖区域最小,级别也相对最低的地方军政长官。北洋政府设置的镇守使,一般设在各个省重要区域内设置,主要职责为负责绥靖地方。

而能够担任镇守使,一直的通常为北洋军队中的师长、混成旅长或旅长。也就是说,镇守使一般由军队的少将或中将担任。如同巡阅使和护军使一样,镇守使将也能够所管辖范围内的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因此,许多镇守使其实就是割据一方的小军阀。

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镇守使,莫过于西北军首领、大名鼎鼎的基督将军冯玉祥。1918年,担任第16混成旅旅长一职的冯玉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湘西镇守使。冯玉祥因此率领军队驻守常德,开始在常德地区对于军队进行大力建设。

冯玉祥

与此同时,冯玉祥在湘西镇守使任上,也对于湘西地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例如他进行了戒烟、妇女放足、整顿教育、兴办实业等措施。也正是在湘西镇守使职位上,冯玉祥的实力有了巨大的提升,著名的西北军十三太保,也是在这时候形成的。

不过,无论是巡阅使、护军使还是镇守使,终究只是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局面下妥协的产物,也是军人政治的典型。被管辖地区百姓的福祉,全部在军阀们的一念之间。因此,这种模式当然是不正常的,也是无益于国家的。

三、铁梨花中赵元庚的原型人物?

1891年 赵承绶出生于山西 五台县槐阴村。其父赵长庚,子星西,前清附生、候铨训导,以教书为业。赵幼年随父课读,十四岁就学本县创办最早的郭家寨文西学堂。因喜好武事,十八岁入太原陆军小学,继升清河陆军中学。辛亥革命山西新军起义后,赵回省参加地方革命武装――忻(州)代(州)宁(武)公团,在团长续桐溪属下任教练官。同年11月间,公团二千人经繁峙县出茹越口攻取大同。赵率左翼游击队为前锋,进至怀仁县,侦知大同同盟会已经起义,清总兵王得胜已率部退走,公团遂进入大祠。同日,清驻宣化和张家口的淮军郭殿帮部,毅军陈希义部二千人前来增援大同,围城猛攻。公团与大同起义军坚守四十余日,直至南北议和,各省停战,公团依协议撤至雁南,由赵翠左翼游击队殿后。1912年,忻代宁公团解散,赵复学于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骑科学习。赵豪爽不羁,绰号二虎,学习不甚用功,考试常居榜末,但性格豁达,胆大心细,遇事能当机立断,敢作敢为。有一次假期后由原籍步行返太原,途中见有群众围观一匹骏马,赵素爱马,遂上前观看。原来是一匹烈性马,不服驾驭,已摔坏数人。赵不听他人劝阻,一跃而上,马遂奔驰跳跃,赵被摔了下来,左脸鼻侧裂口出血。赵不顾疼痛,立即爬了起来,以左手按住伤口,右手揽辔,再次跃上马背,以足镫用力夹击马腹,烈马终为驯服,不再暴跳,一气跑到太原。赵始就医,伤疤至老可见。 1918年 赵承绶毕业后回山西,在晋军步兵第一团团长杨爱源属下历任排、连、营长等职。1924年升任第六混成旅第十一团目长,先后参加了阎锡山堵截续桐溪策划的樊钟秀建国豫军进攻山西的战役;阎锡山为策应吴佩孚军北上攻打驻在直隶省(今河北省)顺德的国民军第二军郑思成部的战役;奉、直、晋三方联合进攻国民军的所谓讨赤战役。 1927年6月间 阎锡山通电易帜,晋绥军改编为北方国民革命军,赵承绶任第二军第二师师长。同年9月,他率部参加了进攻奉军的战争,占领新乐和石家庄等地。其后晋军作战失利,赵率部撤回,退守娘子关一线。 1928年3月 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北伐,赵承绶受命率部进攻平山,以威胁奉军侧背。赵部攻占平山后,继又与主力夹击石家庄的奉军,占领了石家庄。6月,奉军被驱逐出关,北伐完成后,晋军主力缩编为12个师,并改用全国统一番号,赵承绶改任陆军第三十九师师长。 此时, 阎锡山统治了晋、冀、察、绥四省及平、津两大城市。阁锡山接收了察绥两省杂牌骑兵约四个军二十六个团的人马,包括在绥远满泰的一个骑兵军和王英的一个骑兵军,包头另有一个独立骑兵旅;在察哈尔省有张砺生的一个骑兵军和彭兆林的一个骑兵军。这些队伍都是利用“北伐”的机会,招收土匪骑兵扩充成军的,建制庞杂、素质不良,纪律很差;谁来就拥护谁,只知道要粮要饷,不知道服从军令。从扩充实力起见,阎锡山着意将其正式收编。因此,察、绥甫定,即委其第六军军长傅存怀为骑兵司令,对杂牌骑兵着手进行改编。傅存怀出师不利,欲速则不达,酿成了王英部一个骑兵旅拉走当了土匪的后果。经过考察,阎锡山改任出身保定军校骑科的赵承绶出任骑兵司令,骑兵是赵承绶的本行,这是他归口的一个绝好机会,况且一上来就是独当一面的骑兵司令,何乐而不为。这时的赵承绶虽然春风得意,但是头脑却异常冷静,吸取傅存怀失败的教训,他就杂牌骑兵整编问题向阎锡山提出三点要求建议:第一,不能操之过急,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第二,逐次编遣,由我斟酌用人;第三,创办一个教育机构,培养基层干部,以便逐步打入各骑兵队伍内部。得到阎锡山的全力支持后,赵承绶就任第三集团军骑兵司令,设司令部于大同。1928年10月,阎锡山批准的军事教育机构――“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设立,赵承绶兼任所长。教练所从培养基层干部、加强骑兵的正规化建设出发,分设两个军官队和五个军士队。军官队的学员一部分来自赵承绶老步一团的军官,一部分来自各骑兵部队中的中下级军官,还有一部分为在本地招收的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军士队的学员一部分来自赵承绶旧属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年士兵,一部分来自骑兵部队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年士兵,还有一部分是在本地招收的文化基础差一些的青年学生。所内讲授科目:军官队学科有骑兵简要教程和骑兵典范令,术科有马术和野外教练;军士队学科有骑兵典范令,术科与军官队同。1929年6月毕业,举办一期,共培养军官320名,军士630名。毕业后,军官队学员分发到各骑兵团充任准尉特务长,少、中、上尉排长,个别成绩的突出的直接充任少校连长;军士队学员少数分配到各骑兵连充任准尉特务长,少、中尉排长,多数任各骑兵连的上、中、下士等基层干部。由赵承绶一手训练出来的这批骑兵干部逐步被配备到复杂的杂牌骑兵中,通过他们,赵承绶及时地了解各骑兵部队的动态和具体情况,防范于未然,因此编遣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从而初步奠定了晋绥军骑兵统一的基础。与此同时,赵承绶从阎锡山规定的“不出事,编的越小越好”的原则,采取“培养基层、轮训中层、调配上层的办法,经两次并编,把这些骑兵缩编为4个旅12个团。”经过整顿、并编、教练, 晋军骑兵规模初步形成。晋军之正式有骑兵序列由此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赵承绶对于晋军骑兵起了奠基的作用。赵承绶本人也因此进一步得到阎锡山的信任和重用。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晋军骑兵虽几经变动,扩编、缩编、整顿,但骑兵司令却一直为赵氏所任,“承绶统领晋绥骑兵长达十年之久。”接管骑兵之后不久,1929年2月,赵承绶开始兼任第三集团军特别党部监察委员;同年11月,又任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统帅绥北各军。1929年,阎锡山为增强自己的实力,再次扩军。赵承绶所属的骑兵扩编为四个师,所委任的四个师长都是赵的亲信。1930年夏,中原战起,赵承绶所属骑兵随晋绥军参加陇海线作战,归徐永昌指挥节制。9 月,奉军入关,反蒋军溃败,赵承绶率部退回雁北、绥远一带整顿。晋军整编,赵承绶仍任骑兵司令,驻节大同。同时兼任平绥护路司令、大同警备司令、剿匪司令等职。土匪军阀孙殿英,自盗挖清东陵慈禧墓葬后,受到多方责难,不知所从,不得已投靠了占有华北五省市主要地盘的阎锡山。孙虽名义上投了阎,但仍很不安分,时时想着东山再起,令阎十分头痛。为稳定山西省境,遂怂恿其向西北发展,逼迫孙殿英离开山西。待孙进攻宁夏失败后,阎锡山决定派兵解决孙部,以绝后患。赵承绶奉命拦截孙部。据他本人回忆:当时,“孙殿英正处于被马鸿逵消灭的危险境地,赵承绶派骑兵第三旅吕汝骥部把孙从石咀子以南接应过来,于是孙的残部也得以安全渡过黄河,逃出马鸿逵的势力范围。”“赵承绶一方面把孙部接应下来,另方面傅作义、王靖国、赵承绶三部早已在三盛公地区布成防线,阻止孙部再向后撤,傅、赵、王早已秘密商好解决孙殿英的办法。”“孙殿英退过黄河以后,狼狈不堪,兵无粮,马无草,完全陷于困境。某日赵承绶以电话告孙说:‘傅主席已经到五原,请你立刻来五原开会,共商善后办法。我也在五原等你,请你务必立刻就来。’”孙对此毫不怀疑,径直前往五原。赵承绶遂会同傅作义等按原定部署,向孙殿英出示事先拟好的阎锡山电文,内容大意是:“殿英未遵照中央命令去青海,反而攻击宁夏,蒋先生大为不满。殿英失败后,善后很难处理,也不好向蒋交待,希望速亲到太原商讨善后办法。”孙殿英自感穷途末路,只好答应亲去太原。随后,赵承绶交等又派专人送孙殿英到太原,实际上等于是押解交给阎锡山处理。孙殿英离开后,赵承绶与傅作义同驻五原,专门处理孙部的改编事宜。这时,阎锡山指示赵、傅:不许给孙部留一枝枪,一颗子弹,一匹骡马。毫无出路的孙殿英所部不得接受改编:按序列先后开过山西军队第一道防线时被收缴全部长枪,到第二道防线时收缴全部马匹,第三道防线尽上所有残留的武器、骡马以及手枪等。除刘月亭、卢丰年两部编为两个旅外,其余散编于晋军各部队,赵承绶部“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满员,而且每个班都有备补兵几人。孙殿英到太原后,方知上当,无奈事情已不可挽回,在蛰居晋祠一个时期之后,只身赴北京,投了宋哲元。孙殿英后来提及此事,曾不无感慨地说:“万没想到我攻宁夏失败,竟叫几个小孩子(指赵承绶、傅作义等)就给收拾了。”1932年,赵在绥远剿匪,收编了土匪苏玉生手下的一个团。但不久,赵得知该团军纪很差,群众反映极坏,并图谋哗变,便以果决手段收缴了全团的枪械。宣称发钱遣散回家,把全团官兵五六百人,装进五节铁皮车厢中,之后全部枪毙在乎绥铁路丰镇至包头的沿线各站。四方闻风肃堪,一段时期,绥省股匪为之敛迹。抗日战争前,赵以六七万元支援家乡槐阴村建设。主要项目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一所规模不小的两级小学,购置图书仪器,出高薪聘任有办学经验的校长和优秀教师;贫寒学生免费上学,学习成绩优良者有奖学金,修建了承志医院,村人免费就医,强令村人吸鸦片烟者戒烟,组织供销社,设立纺织厂,提倡植树种棉,从外地引进苹果树苗,免费发给,每株另给奖励金一元;修溶水渠,打自流水井一眼,源泉至今不息。赵援助家乡的建设工程直到抗战开始,尚未全部竣工。他修建的校舍,解放后除槐阴本村学校占用部分外,五台县办了一所高级中学。1936年1月 赵承绶以战功获国民**四等云麾勋章。同月25日, 被国民**授予陆军中将军衔。7月, 获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11月,获三等云麾勋章,在1936年冬,�阅鲁�克栋鲁普(德王)和王英等部在日军直接指使下由察北进犯绥远省。其时,为了适应战时需要,经南京国民**军事委员会批准,晋绥骑兵整编为骑兵第一军,仍由赵承绶任军长,所属三个旅,整编为两个骑兵师,分驻集宁、武川、五原、临河一带。是年秋冬,日伪犯绥日亟,当傅作义将军获阎锡山首肯抵抗日伪,与驻兵绥远的赵承绶及王靖国等商谈抗敌大事时,赵承绶慨然同意傅对日伪的反击主张,并表示以全力支持抗敌。1936年11月15日,日伪进攻红格尔图。其时驻守红格尔图的即是赵承绶所属骑兵部队。面对敌之进攻,守军遵从抵抗精神,由第二团团附张著亲率两个骑兵连,一个重机枪连(欠一排)固守红格尔图。由第二团团长张培勋亲率两个骑兵连,一个重机枪排,从距红格尔图三十华里之高家地前往支援。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我阵地猛攻。我英勇的骑兵部队则拼死抵抗。战斗持续两日,敌仍不能前进一步。16日,赵承绶军长与傅作义将军一起亲到集宁前线指挥,命令骑兵第一师师长彭毓斌配附二一八旅董其武一部,出其不意抄袭敌后,一举击溃了进犯之敌。红格尔图一战旗开得胜,赵承绶又襄助傅作义策划百灵庙战役。在百灵庙之战中,骑一军第二师与傅部孙兰峰旅担任主攻任务,第二师师长孙长胜、傅部孙兰峰旅长分任正副指挥。百灵庙战役在晋绥军赵、傅两部的鼎力配合下,大获全胜,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绥远抗战一振全国士气,傅作义将军因此而享誉海内外,赵承绶也因绥远抗日有功,获颁二等宝鼎勋章。绥战归来,赵承绶感慨系之, 奋笔自题一联,出征未遂男儿愿,班师犹恨日本奴,以明坚决抗日之志。 1937年7月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赵承绶所部改编为骑兵第一军,赵任军长,率军直捣热河林西县,一鼓攻克察北的商都、化德南壕堑(属张北县)等地。正在扩大战果,继续前进之际,因右翼平绥线失利,被迫转移,于1938年初逐步由呼和浩特退归晋西北,驻守岢岚、神池、宁武、静乐等县。赵的司令部先后驻宁武坝上,静乐南关等地。时八路军已先期进驻岢岚、五寨、岚县地区。因国共实行合作抗日,八路军第一二O师在晋西北的部队列归赵承绶军长统一指挥,师长贺龙亲至坝上与赵会晤。贺既胸怀坦荡,赵亦天性豪爽,双方一见如故,相与甚欢,遂共商晋西北地区对日作战的战略大计及有关协同配合等问题,至为融洽。贺并推赵为晋西北抗战部队的总指挥。这次会晤使赵承绶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他对八路军坚持抗战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明整肃的纪律和军民鱼水般的关系等十分敬佩。同时迫于抗日形势的要求和阎锡山为改造旧军的四新教育(新的教育、新的统驭、新的管理和新的作战)的号召,他深深感到必须革故鼎新,闯出一条新路子,方能取得抗战的胜利,决计在他的部队里掀起一个整军的热潮。旋将军司令部及所属主力部队,由坝上移驻东寨。赵每日鸡鸣即起,身着士兵服装,扎腰带、裹绑腿,集合军部全体官兵及驻在附近的所部举行早操,言传身教,对部队严加整顿,并置身行伍,演习操作,加紧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整训,部队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是年6月,骑一军司令部移驻静乐县南关,与驻在岚县的第一二O师相距只有三十华里,经常联系,互通情报,关系尤称密切。有一次,贺龙师长亲率第一二O师文工团到静乐县为骑兵第一军作慰问演出,节目内容是赵承绶军长率部配合友军打败日伪军,收复了察北失地商都、化德、兴和等县的战绩。在演出前还由苏联顾问介绍了苏联**对这一战绩的评价,和苏联小学生在表演这一戏剧时争当赵军长的骑兵,不愿扮演日伪军的情况。第一二O师文工团这一演出,极大地鼓励了骑一军的士气。由于同一二O师的频繁接触和深入了解,赵承绶看到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开展得十分活跃,于是先后邀请了**员宋震寰到骑兵军任政治部主任、甄梦笔(现名甄华)任军部的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一时有不少**员和进步青年进入骑兵军,对赵整训骑兵军的工作,起了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这段时期骑兵军抗日政治气氛颇为浓厚,俨然是一支抗日的劲旅了。赵承绶骑兵军多次与第一二O师互相配合,在宁武、轩岗和神池、五寨地区的八角堡、利民堡、三井、义井等战役中,两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胜利。赵为感谢第一二O师协助骑兵军解救宁武之围,回访了贺龙师长,并以晋钞二十万元馈赠,帮助第一二O师解决了一段时期的军需困难,两军友好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 1939年7月 晋绥军扩编为四个集团军,赵承绶升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山西省**第二行署主任。赵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驻地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返晋西北时,取道陕北,宿于延安以东不远的一个山村内。**中央发觉后,立即派较高级干部和群众代表数十人将他接到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承绶回到晋西北后,在兴县蔡家崖组设了第七集团军总司令部和山西省**第二行署。晋西北的组、政、军、经、教各部门统归他领导。是年12月,震动全国的晋西事变爆发,赵承绶奉阎锡山之命,率部自岢岚、宁武、五寨等抗日阵地撤至兴县、临县、万山县一带,作进攻新军决死队的部署。赵的司令部移驻临县后,召开进攻新军的军事会议。赵请辛亥革命以来二十多年的老友、暂编第一师师长续范亭参加了这次机密会议。当赵传达了阎锡山消灭新军及**抗日武装的命令之后,续范亭在会议中借故脱身,策马飞奔岢岚县的**晋西北驻地,立即向党委作了报告。因而新军决死第四纵队暂编一师、八路军第三五八旅等抗日武装得以抢先占领临县、方山、岢岚县间的赤尖岭军事要地,使赵进攻新军和八路军的计划与部署顿归破产。新军方面成立了山西新军临时总指挥部,由续范亭任临时总指挥,从1940年元旦开始向赵承绶部进行自卫反击,于1月14日即将赵承绶第七集团军总部所在地临县攻克。赵率部向离军公路以南仓皇败退,沿途遭到新军截击。赵部伤亡逃散,为数过半,一应军资器物几乎尽行丢弃。事后阎锡山向重庆国民**除自请处分外,并请给赵承绶以撤职留任处分。此后,赵承绶不得不离开他一手组建起来的骑一军,脱离军职。1945年8月中旬 阎锡山命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第五专区专员续汝楫趁日军未撤退之前,由汾东去抢收上党,遭八路军沉重打击,迭电告急。阎拟命赵承绶率二万余人前往增援。赵以正在接收日军遗留物资和改编日伪军,难以分身为借口,不敢受命。阎乃改派赵的副手――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前往。结果,彭毓斌和史泽波所率领的三万八千余人基本上被消灭。赵又奉命到沁县收容残余部队和安慰军心,并在祁县来远镇会晤由长治撤退下来的日军第十四旅团长原泉福,携归太原见阎,留用日军三千人。是年10月, 国民**军事委员会嘉奖抗战有功人员,赵承绶获忠勤勋章;次年5月,再获胜利勋章. 1946年7月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全面爆发。赵承绶被阎锡山任命为太原绥靖公署野战军总司令。向**领导的解放区频频出击,山西卷入大规模内战之中。解放军奋勇反击,几个月中,先后取得了晋北、吕梁诸战役的胜利。接着,解放军晋冀鲁豫部队一部,挥戈向东,对阎军守备薄弱的汾阳、孝义地区展开进攻,并于1947年1月17日攻克孝义,包围了汾阳。在此紧急关头,赵承绶“临危”受命,再掌第三十三军帅印,奉阎锡山之命率第七十一、四十六师及赵端、杨诚的第八、九总队和机甲队等部,及其附属部队,与孙楚、王靖国等部,由太原分北、中、南三路南下,向汾阳孝义反扑,展开汾孝战役。企图压迫解放军退出孝义县城。27日,赵承绶率部进驻汾阳田屯柄,令步、炮、坦克以猛烈炮火进攻解放军据守的孝义桃园堡,结果受挫。赵部第四十六师魏秉枚团由司马镇袭取孝义县城中伏,全团官兵尽数被解放军俘获。第九总队鲁效伊团向瑶圃进攻数次,毫无进展。赵承绶又命第四十六师进攻长黄,亦无进展,乃撤回司马镇休整。解放军乘夜经孝义以东地区向万户堡及薛贤村一线进击,赵承绶急命各部撤退,他本人仓皇从前线遁入平遥县城。赵部被围在中街的第七十一师、四十六师经五天战斗,弹药粮秣已告枯竭,面临被歼的危局,赵指挥第八、九总队以猛烈炮火,拚死向解放军攻击,付出很大伤亡代价,始得接应部队突出重围。 1948年5月 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进击晋中。晋中阎军有六七万人之众,赵承绶奉命统一指挥,加紧防备。7月1日,经过血战,由晋中通往上党的子洪口要隘被解放军攻克。时赵承绶驻祁县指挥,恐解放军进占东观镇断其归路,急忙撤至太谷县城。解放军突然占领太谷县城北面的朝阳和董村地区,切断阎军北逃之路。赵承绶虽派铁甲车往返射击,并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反攻,但仍未能稍挫解放军的攻势。随后解放军主动撤离,赵承绶野战军才得经胡村向北转移。途中接阎锡山电令迅速脱离战斗,撤回太原。前锋行至东阳、车辋以南地区遇到解放军阻击,汾河以西的解放军吕梁纵队亦渡河截击,两部于7月7日被赵承绶部压缩至榆(次)、太(谷)、徐(沟)三角地区的大、小常村,及三李青一带。16日拂晓,解放军发起全面总攻,赵承绶最后转移到第七十一师(师长韩春生)师部掩蔽部里,解放军的炮火迅速跟踪而来。事已至此,在晋军中一贯以勇著称,敢打硬仗的赵承绶自知无力“回天”,恃勇再战已属徒劳,遂作出了最后的抉择,接受部下建议,派副官马续援持白旗和解放军联系,于下午四时,全军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历尽劫波泯恩仇赵承绶与徐向前 赵承绶从前线被送到解放军华北兵团指挥部后,司令员徐向前优予接见,以老友口吻问赵:印甫呀,你还认识我吗?赵承绶微微抬起头,看着徐司令员答道:怎么能不认识呢?是子敬(徐向前的字)吧?徐说:老同学了,你的眼力还不错嘛!分手这么多年,你还很壮实嘛!(赵与徐家乡相距十里,早年有同学关系)赵说:说来惭愧,还说什么壮实!哈,还蛮有点‘英雄'气概哩,是否还准备为蒋介石、阎锡山自杀呢?我可以成全你!赵嗫嚅着说:不是这个意思,我感到对不起您!徐说:你看你胡扯什么呢?晋中决战,双方死伤几万人,难道是我们老同学间谁对不起谁的问题吗?徐向前接着劝告赵承绶不要为蒋介石,阎锡山殉葬,要学些为人民做好事的新本领。赵很受感动,后来经过学习,很快认识到过去参加反人民战争的错误,愿立功自赎。 成立军事工作小组 兵团参谋长王世英,敌工部长刘玉衡,抗战初期均与赵承绶相识,在他们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军事工作小组,由赵任组长,与赵同时被俘的第三十三军军长沈瑞、参谋长曹近谦和野战军总部参谋处长杨诚为组员,向阎军展开了政策攻心工作。当时阎军驻在东山淖马村的第八总队司令赵瑞,和杨诚一样同属赵承绶多年的亲信部下,杨诚以赵的名义写信,派人送给了赵瑞,赵瑞遂于11月间率部投诚。解放军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代表兵团前委在榆次驻地接见了赵承绶,赵瑞和杨诚,向他们表示祝贺。赵承绶又到东山前线喊话,鼓动阎军阵前起义。他说:你们告诉阎锡山,就说我赵承绶反了他了!坚定地表现了他立场的根本改变,受到兵团领导的赞许和表扬。 攻打太原 徐向前向赵承绶征询攻打太原的战术意见。赵建议说:阎锡山把太原比做一个人,东山是头,城池是腹,南北两机场是臂膀,西山矿区是腿脚,历来攻太原都是从东山――头顶上起步,李自成如此,日本人也是如此。这叫从头顶上攻身子的战术。现在阎锡山的头长得太长了――往东伸出三十华里,都是坚固设防的要塞和集团工事群。如果再从头顶往肚子里攻,势必误时费力,不如采取割头战术,卡住脖子,从小窑头、淖马、山头,牛驼寨这一线南北四个要塞一起下手,置四要塞以东地区于不顾――这段地带是‘雪耻奋斗团'史泽波、李佩膺的防地,他们在上党战役后受过**的宽大政策教育,对形势有所认识,势必防而不坚。如四大要塞到手,太原一城就是囊中之物了!赵还说:就怕我的建议是个歪主意。徐向前表示:我们想到一块去了,怎么是个歪主意呢!徐向前原就有夺取四大要塞的设想,在得到赵的建议后,遂作出决定。果然,攻打四要塞时,李佩膺部就投诚了。1949年4月,赵承绶受徐向前派遣,进入阎军第六十一军六十九师二O六团二营前线指挥部,要求入城谈判和平解放太原。当时阎锡山逃往南京,孙楚、王靖国答以无人负责,拒赵入城。在解放军总攻太原的头一天,赵承绶又带着徐向前对城内守敌最后争取的指示,深入阎军前沿的一个团部,给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亲自打电话,劝王走北平傅作义的道路,并要求进城会谈,复遭王拒绝。4月24日,解放军攻克太原,赵承绶进城后,见人就指责王靖国不足与谋大事。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承绶任中央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参事,山西省**委员。1966年10月1日,他病故于北京。1891年 赵承绶出生于山西 五台县槐阴村。其父赵长庚,子星西,前清附生、候铨训导,以教书为业。赵幼年随父课读,十四岁就学本县创办最早的郭家寨文西学堂。因喜好武事,十八岁入太原陆军小学,继升清河陆军中学。辛亥革命山西新军起义后,赵回省参加地方革命武装――忻(州)代(州)宁(武)公团,在团长续桐溪属下任教练官。同年11月间,公团二千人经繁峙县出茹越口攻取大同。赵率左翼游击队为前锋,进至怀仁县,侦知大同同盟会已经起义,清总兵王得胜已率部退走,公团遂进入大祠。同日,清驻宣化和张家口的淮军郭殿帮部,毅军陈希义部二千人前来增援大同,围城猛攻。公团与大同起义军坚守四十余日,直至南北议和,各省停战,公团依协议撤至雁南,由赵翠左翼游击队殿后。1912年,忻代宁公团解散,赵复学于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骑科学习。赵豪爽不羁,绰号二虎,学习不甚用功,考试常居榜末,但性格豁达,胆大心细,遇事能当机立断,敢作敢为。有一次假期后由原籍步行返太原,途中见有群众围观一匹骏马,赵素爱马,遂上前观看。原来是一匹烈性马,不服驾驭,已摔坏数人。赵不听他人劝阻,一跃而上,马遂奔驰跳跃,赵被摔了下来,左脸鼻侧裂口出血。赵不顾疼痛,立即爬了起来,以左手按住伤口,右手揽辔,再次跃上马背,以足镫用力夹击马腹,烈马终为驯服,不再暴跳,一气跑到太原。赵始就医,伤疤至老可见。 1918年 赵承绶毕业后回山西,在晋军步兵第一团团长杨爱源属下历任排、连、营长等职。1924年升任第六混成旅第十一团目长,先后参加了阎锡山堵截续桐溪策划的樊钟秀建国豫军进攻山西的战役;阎锡山为策应吴佩孚军北上攻打驻在直隶省(今河北省)顺德的国民军第二军郑思成部的战役;奉、直、晋三方联合进攻国民军的所谓讨赤战役。 1927年6月间 阎锡山通电易帜,晋绥军改编为北方国民革命军,赵承绶任第二军第二师师长。同年9月,他率部参加了进攻奉军的战争,占领新乐和石家庄等地。其后晋军作战失利,赵率部撤回,退守娘子关一线。 1928年3月 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北伐,赵承绶受命率部进攻平山,以威胁奉军侧背。赵部攻占平山后,继又与主力夹击石家庄的奉军,占领了石家庄。6月,奉军被驱逐出关,北伐完成后,晋军主力缩编为12个师,并改用全国统一番号,赵承绶改任陆军第三十九师师长。 此时, 阎锡山统治了晋、冀、察、绥四省及平、津两大城市。阁锡山接收了察绥两省杂牌骑兵约四个军二十六个团的人马,包括在绥远满泰的一个骑兵军和王英的一个骑兵军,包头另有一个独立骑兵旅;在察哈尔省有张砺生的一个骑兵军和彭兆林的一个骑兵军。这些队伍都是利用“北伐”的机会,招收土匪骑兵扩充成军的,建制庞杂、素质不良,纪律很差;谁来就拥护谁,只知道要粮要饷,不知道服从军令。从扩充实力起见,阎锡山着意将其正式收编。因此,察、绥甫定,即委其第六军军长傅存怀为骑兵司令,对杂牌骑兵着手进行改编。傅存怀出师不利,欲速则不达,酿成了王英部一个骑兵旅拉走当了土匪的后果。经过考察,阎锡山改任出身保定军校骑科的赵承绶出任骑兵司令,骑兵是赵承绶的本行,这是他归口的一个绝好机会,况且一上来就是独当一面的骑兵司令,何乐而不为。这时的赵承绶虽然春风得意,但是头脑却异常冷静,吸取傅存怀失败的教训,他就杂牌骑兵整编问题向阎锡山提出三点要求建议:第一,不能操之过急,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第二,逐次编遣,由我斟酌用人;第三,创办一个教育机构,培养基层干部,以便逐步打入各骑兵队伍内部。得到阎锡山的全力支持后,赵承绶就任第三集团军骑兵司令,设司令部于大同。1928年10月,阎锡山批准的军事教育机构――“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设立,赵承绶兼任所长。教练所从培养基层干部、加强骑兵的正规化建设出发,分设两个军官队和五个军士队。军官队的学员一部分来自赵承绶老步一团的军官,一部分来自各骑兵部队中的中下级军官,还有一部分为在本地招收的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军士队的学员一部分来自赵承绶旧属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年士兵,一部分来自骑兵部队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年士兵,还有一部分是在本地招收的文化基础差一些的青年学生。所内讲授科目:军官队学科有骑兵简要教程和骑兵典范令,术科有马术和野外教练;军士队学科有骑兵典范令,术科与军官队同。1929年6月毕业,举办一期,共培养军官320名,军士630名。毕业后,军官队学员分发到各骑兵团充任准尉特务长,少、中、上尉排长,个别成绩的突出的直接充任少校连长;军士队学员少数分配到各骑兵连充任准尉特务长,少、中尉排长,多数任各骑兵连的上、中、下士等基层干部。由赵承绶一手训练出来的这批骑兵干部逐步被配备到复杂的杂牌骑兵中,通过他们,赵承绶及时地了解各骑兵部队的动态和具体情况,防范于未然,因此编遣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从而初步奠定了晋绥军骑兵统一的基础。与此同时,赵承绶从阎锡山规定的“不出事,编的越小越好”的原则,采取“培养基层、轮训中层、调配上层的办法,经两次并编,把这些骑兵缩编为4个旅12个团。”经过整顿、并编、教练, 晋军骑兵规模初步形成。晋军之正式有骑兵序列由此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赵承绶对于晋军骑兵起了奠基的作用。赵承绶本人也因此进一步得到阎锡山的信任和重用。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晋军骑兵虽几经变动,扩编、缩编、整顿,但骑兵司令却一直为赵氏所任,“承绶统领晋绥骑兵长达十年之久。”接管骑兵之后不久,1929年2月,赵承绶开始兼任第三集团军特别党部监察委员;同年11月,又任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统帅绥北各军。1929年,阎锡山为增强自己的实力,再次扩军。赵承绶所属的骑兵扩编为四个师,所委任的四个师长都是赵的亲信。1930年夏,中原战起,赵承绶所属骑兵随晋绥军参加陇海线作战,归徐永昌指挥节制。9 月,奉军入关,反蒋军溃败,赵承绶率部退回雁北、绥远一带整顿。晋军整编,赵承绶仍任骑兵司令,驻节大同。同时兼任平绥护路司令、大同警备司令、剿匪司令等职。土匪军阀孙殿英,自盗挖清东陵慈禧墓葬后,受到多方责难,不知所从,不得已投靠了占有华北五省市主要地盘的阎锡山。孙虽名义上投了阎,但仍很不安分,时时想着东山再起,令阎十分头痛。为稳定山西省境,遂怂恿其向西北发展,逼迫孙殿英离开山西。待孙进攻宁夏失败后,阎锡山决定派兵解决孙部,以绝后患。赵承绶奉命拦截孙部。据他本人回忆:当时,“孙殿英正处于被马鸿逵消灭的危险境地,赵承绶派骑兵第三旅吕汝骥部把孙从石咀子以南接应过来,于是孙的残部也得以安全渡过黄河,逃出马鸿逵的势力范围。”“赵承绶一方面把孙部接应下来,另方面傅作义、王靖国、赵承绶三部早已在三盛公地区布成防线,阻止孙部再向后撤,傅、赵、王早已秘密商好解决孙殿英的办法。”“孙殿英退过黄河以后,狼狈不堪,兵无粮,马无草,完全陷于困境。某日赵承绶以电话告孙说:‘傅主席已经到五原,请你立刻来五原开会,共商善后办法。我也在五原等你,请你务必立刻就来。’”孙对此毫不怀疑,径直前往五原。赵承绶遂会同傅作义等按原定部署,向孙殿英出示事先拟好的阎锡山电文,内容大意是:“殿英未遵照中央命令去青海,反而攻击宁夏,蒋先生大为不满。殿英失败后,善后很难处理,也不好向蒋交待,希望速亲到太原商讨善后办法。”孙殿英自感穷途末路,只好答应亲去太原。随后,赵承绶交等又派专人送孙殿英到太原,实际上等于是押解交给阎锡山处理。孙殿英离开后,赵承绶与傅作义同驻五原,专门处理孙部的改编事宜。这时,阎锡山指示赵、傅:不许给孙部留一枝枪,一颗子弹,一匹骡马。毫无出路的孙殿英所部不得接受改编:按序列先后开过山西军队第一道防线时被收缴全部长枪,到第二道防线时收缴全部马匹,第三道防线尽上所有残留的武器、骡马以及手枪等。除刘月亭、卢丰年两部编为两个旅外,其余散编于晋军各部队,赵承绶部“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满员,而且每个班都有备补兵几人。孙殿英到太原后,方知上当,无奈事情已不可挽回,在蛰居晋祠一个时期之后,只身赴北京,投了宋哲元。孙殿英后来提及此事,曾不无感慨地说:“万没想到我攻宁夏失败,竟叫几个小孩子(指赵承绶、傅作义等)就给收拾了。”1932年,赵在绥远剿匪,收编了土匪苏玉生手下的一个团。但不久,赵得知该团军纪很差,群众反映极坏,并图谋哗变,便以果决手段收缴了全团的枪械。宣称发钱遣散回家,把全团官兵五六百人,装进五节铁皮车厢中,之后全部枪毙在乎绥铁路丰镇至包头的沿线各站。四方闻风肃堪,一段时期,绥省股匪为之敛迹。抗日战争前,赵以六七万元支援家乡槐阴村建设。主要项目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一所规模不小的两级小学,购置图书仪器,出高薪聘任有办学经验的校长和优秀教师;贫寒学生免费上学,学习成绩优良者有奖学金,修建了承志医院,村人免费就医,强令村人吸鸦片烟者戒烟,组织供销社,设立纺织厂,提倡植树种棉,从外地引进苹果树苗,免费发给,每株另给奖励金一元;修溶水渠,打自流水井一眼,源泉至今不息。赵援助家乡的建设工程直到抗战开始,尚未全部竣工。他修建的校舍,解放后除槐阴本村学校占用部分外,五台县办了一所高级中学。1936年1月 赵承绶以战功获国民**四等云麾勋章。同月25日, 被国民**授予陆军中将军衔。7月, 获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11月,获三等云麾勋章,在1936年冬,�阅鲁�克栋鲁普(德王)和王英等部在日军直接指使下由察北进犯绥远省。其时,为了适应战时需要,经南京国民**军事委员会批准,晋绥骑兵整编为骑兵第一军,仍由赵承绶任军长,所属三个旅,整编为两个骑兵师,分驻集宁、武川、五原、临河一带。是年秋冬,日伪犯绥日亟,当傅作义将军获阎锡山首肯抵抗日伪,与驻兵绥远的赵承绶及王靖国等商谈抗敌大事时,赵承绶慨然同意傅对日伪的反击主张,并表示以全力支持抗敌。1936年11月15日,日伪进攻红格尔图。其时驻守红格尔图的即是赵承绶所属骑兵部队。面对敌之进攻,守军遵从抵抗精神,由第二团团附张著亲率两个骑兵连,一个重机枪连(欠一排)固守红格尔图。由第二团团长张培勋亲率两个骑兵连,一个重机枪排,从距红格尔图三十华里之高家地前往支援。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我阵地猛攻。我英勇的骑兵部队则拼死抵抗。战斗持续两日,敌仍不能前进一步。16日,赵承绶军长与傅作义将军一起亲到集宁前线指挥,命令骑兵第一师师长彭毓斌配附二一八旅董其武一部,出其不意抄袭敌后,一举击溃了进犯之敌。红格尔图一战旗开得胜,赵承绶又襄助傅作义策划百灵庙战役。在百灵庙之战中,骑一军第二师与傅部孙兰峰旅担任主攻任务,第二师师长孙长胜、傅部孙兰峰旅长分任正副指挥。百灵庙战役在晋绥军赵、傅两部的鼎力配合下,大获全胜,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绥远抗战一振全国士气,傅作义将军因此而享誉海内外,赵承绶也因绥远抗日有功,获颁二等宝鼎勋章。绥战归来,赵承绶感慨系之, 奋笔自题一联,出征未遂男儿愿,班师犹恨日本奴,以明坚决抗日之志。 1937年7月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赵承绶所部改编为骑兵第一军,赵任军长,率军直捣热河林西县,一鼓攻克察北的商都、化德南壕堑(属张北县)等地。正在扩大战果,继续前进之际,因右翼平绥线失利,被迫转移,于1938年初逐步由呼和浩特退归晋西北,驻守岢岚、神池、宁武、静乐等县。赵的司令部先后驻宁武坝上,静乐南关等地。时八路军已先期进驻岢岚、五寨、岚县地区。因国共实行合作抗日,八路军第一二O师在晋西北的部队列归赵承绶军长统一指挥,师长贺龙亲至坝上与赵会晤。贺既胸怀坦荡,赵亦天性豪爽,双方一见如故,相与甚欢,遂共商晋西北地区对日作战的战略大计及有关协同配合等问题,至为融洽。贺并推赵为晋西北抗战部队的总指挥。这次会晤使赵承绶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他对八路军坚持抗战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明整肃的纪律和军民鱼水般的关系等十分敬佩。同时迫于抗日形势的要求和阎锡山为改造旧军的四新教育(新的教育、新的统驭、新的管理和新的作战)的号召,他深深感到必须革故鼎新,闯出一条新路子,方能取得抗战的胜利,决计在他的部队里掀起一个整军的热潮。旋将军司令部及所属主力部队,由坝上移驻东寨。赵每日鸡鸣即起,身着士兵服装,扎腰带、裹绑腿,集合军部全体官兵及驻在附近的所部举行早操,言传身教,对部队严加整顿,并置身行伍,演习操作,加紧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整训,部队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是年6月,骑一军司令部移驻静乐县南关,与驻在岚县的第一二O师相距只有三十华里,经常联系,互通情报,关系尤称密切。有一次,贺龙师长亲率第一二O师文工团到静乐县为骑兵第一军作慰问演出,节目内容是赵承绶军长率部配合友军打败日伪军,收复了察北失地商都、化德、兴和等县的战绩。在演出前还由苏联顾问介绍了苏联**对这一战绩的评价,和苏联小学生在表演这一戏剧时争当赵军长的骑兵,不愿扮演日伪军的情况。第一二O师文工团这一演出,极大地鼓励了骑一军的士气。由于同一二O师的频繁接触和深入了解,赵承绶看到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开展得十分活跃,于是先后邀请了**员宋震寰到骑兵军任政治部主任、甄梦笔(现名甄华)任军部的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一时有不少**员和进步青年进入骑兵军,对赵整训骑兵军的工作,起了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这段时期骑兵军抗日政治气氛颇为浓厚,俨然是一支抗日的劲旅了。赵承绶骑兵军多次与第一二O师互相配合,在宁武、轩岗和神池、五寨地区的八角堡、利民堡、三井、义井等战役中,两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胜利。赵为感谢第一二O师协助骑兵军解救宁武之围,回访了贺龙师长,并以晋钞二十万元馈赠,帮助第一二O师解决了一段时期的军需困难,两军友好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 1939年7月 晋绥军扩编为四个集团军,赵承绶升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山西省**第二行署主任。赵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驻地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返晋西北时,取道陕北,宿于延安以东不远的一个山村内。**中央发觉后,立即派较高级干部和群众代表数十人将他接到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承绶回到晋西北后,在兴县蔡家崖组设了第七集团军总司令部和山西省**第二行署。晋西北的组、政、军、经、教各部门统归他领导。是年12月,震动全国的晋西事变爆发,赵承绶奉阎锡山之命,率部自岢岚、宁武、五寨等抗日阵地撤至兴县、临县、万山县一带,作进攻新军决死队的部署。赵的司令部移驻临县后,召开进攻新军的军事会议。赵请辛亥革命以来二十多年的老友、暂编第一师师长续范亭参加了这次机密会议。当赵传达了阎锡山消灭新军及**抗日武装的命令之后,续范亭在会议中借故脱身,策马飞奔岢岚县的**晋西北驻地,立即向党委作了报告。因而新军决死第四纵队暂编一师、八路军第三五八旅等抗日武装得以抢先占领临县、方山、岢岚县间的赤尖岭军事要地,使赵进攻新军和八路军的计划与部署顿归破产。新军方面成立了山西新军临时总指挥部,由续范亭任临时总指挥,从1940年元旦开始向赵承绶部进行自卫反击,于1月14日即将赵承绶第七集团军总部所在地临县攻克。赵率部向离军公路以南仓皇败退,沿途遭到新军截击。赵部伤亡逃散,为数过半,一应军资器物几乎尽行丢弃。事后阎锡山向重庆国民**除自请处分外,并请给赵承绶以撤职留任处分。此后,赵承绶不得不离开他一手组建起来的骑一军,脱离军职。1945年8月中旬 阎锡山命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第五专区专员续汝楫趁日军未撤退之前,由汾东去抢收上党,遭八路军沉重打击,迭电告急。阎拟命赵承绶率二万余人前往增援。赵以正在接收日军遗留物资和改编日伪军,难以分身为借口,不敢受命。阎乃改派赵的副手――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前往。结果,彭毓斌和史泽波所率领的三万八千余人基本上被消灭。赵又奉命到沁县收容残余部队和安慰军心,并在祁县来远镇会晤由长治撤退下来的日军第十四旅团长原泉福,携归太原见阎,留用日军三千人。是年10月, 国民**军事委员会嘉奖抗战有功人员,赵承绶获忠勤勋章;次年5月,再获胜利勋章. 1946年7月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全面爆发。赵承绶被阎锡山任命为太原绥靖公署野战军总司令。向**领导的解放区频频出击,山西卷入大规模内战之中。解放军奋勇反击,几个月中,先后取得了晋北、吕梁诸战役的胜利。接着,解放军晋冀鲁豫部队一部,挥戈向东,对阎军守备薄弱的汾阳、孝义地区展开进攻,并于1947年1月17日攻克孝义,包围了汾阳。在此紧急关头,赵承绶“临危”受命,再掌第三十三军帅印,奉阎锡山之命率第七十一、四十六师及赵端、杨诚的第八、九总队和机甲队等部,及其附属部队,与孙楚、王靖国等部,由太原分北、中、南三路南下,向汾阳孝义反扑,展开汾孝战役。企图压迫解放军退出孝义县城。27日,赵承绶率部进驻汾阳田屯柄,令步、炮、坦克以猛烈炮火进攻解放军据守的孝义桃园堡,结果受挫。赵部第四十六师魏秉枚团由司马镇袭取孝义县城中伏,全团官兵尽数被解放军俘获。第九总队鲁效伊团向瑶圃进攻数次,毫无进展。赵承绶又命第四十六师进攻长黄,亦无进展,乃撤回司马镇休整。解放军乘夜经孝义以东地区向万户堡及薛贤村一线进击,赵承绶急命各部撤退,他本人仓皇从前线遁入平遥县城。赵部被围在中街的第七十一师、四十六师经五天战斗,弹药粮秣已告枯竭,面临被歼的危局,赵指挥第八、九总队以猛烈炮火,拚死向解放军攻击,付出很大伤亡代价,始得接应部队突出重围。 1948年5月 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进击晋中。晋中阎军有六七万人之众,赵承绶奉命统一指挥,加紧防备。7月1日,经过血战,由晋中通往上党的子洪口要隘被解放军攻克。时赵承绶驻祁县指挥,恐解放军进占东观镇断其归路,急忙撤至太谷县城。解放军突然占领太谷县城北面的朝阳和董村地区,切断阎军北逃之路。赵承绶虽派铁甲车往返射击,并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反攻,但仍未能稍挫解放军的攻势。随后解放军主动撤离,赵承绶野战军才得经胡村向北转移。途中接阎锡山电令迅速脱离战斗,撤回太原。前锋行至东阳、车辋以南地区遇到解放军阻击,汾河以西的解放军吕梁纵队亦渡河截击,两部于7月7日被赵承绶部压缩至榆(次)、太(谷)、徐(沟)三角地区的大、小常村,及三李青一带。16日拂晓,解放军发起全面总攻,赵承绶最后转移到第七十一师(师长韩春生)师部掩蔽部里,解放军的炮火迅速跟踪而来。事已至此,在晋军中一贯以勇著称,敢打硬仗的赵承绶自知无力“回天”,恃勇再战已属徒劳,遂作出了最后的抉择,接受部下建议,派副官马续援持白旗和解放军联系,于下午四时,全军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历尽劫波泯恩仇赵承绶与徐向前 赵承绶从前线被送到解放军华北兵团指挥部后,司令员徐向前优予接见,以老友口吻问赵:印甫呀,你还认识我吗?赵承绶微微抬起头,看着徐司令员答道:怎么能不认识呢?是子敬(徐向前的字)吧?徐说:老同学了,你的眼力还不错嘛!分手这么多年,你还很壮实嘛!(赵与徐家乡相距十里,早年有同学关系)赵说:说来惭愧,还说什么壮实!哈,还蛮有点‘英雄'气概哩,是否还准备为蒋介石、阎锡山自杀呢?我可以成全你!赵嗫嚅着说:不是这个意思,我感到对不起您!徐说:你看你胡扯什么呢?晋中决战,双方死伤几万人,难道是我们老同学间谁对不起谁的问题吗?徐向前接着劝告赵承绶不要为蒋介石,阎锡山殉葬,要学些为人民做好事的新本领。赵很受感动,后来经过学习,很快认识到过去参加反人民战争的错误,愿立功自赎。 成立军事工作小组 兵团参谋长王世英,敌工部长刘玉衡,抗战初期均与赵承绶相识,在他们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军事工作小组,由赵任组长,与赵同时被俘的第三十三军军长沈瑞、参谋长曹近谦和野战军总部参谋处长杨诚为组员,向阎军展开了政策攻心工作。当时阎军驻在东山淖马村的第八总队司令赵瑞,和杨诚一样同属赵承绶多年的亲信部下,杨诚以赵的名义写信,派人送给了赵瑞,赵瑞遂于11月间率部投诚。解放军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代表兵团前委在榆次驻地接见了赵承绶,赵瑞和杨诚,向他们表示祝贺。赵承绶又到东山前线喊话,鼓动阎军阵前起义。他说:你们告诉阎锡山,就说我赵承绶反了他了!坚定地表现了他立场的根本改变,受到兵团领导的赞许和表扬。 攻打太原 徐向前向赵承绶征询攻打太原的战术意见。赵建议说:阎锡山把太原比做一个人,东山是头,城池是腹,南北两机场是臂膀,西山矿区是腿脚,历来攻太原都是从东山――头顶上起步,李自成如此,日本人也是如此。这叫从头顶上攻身子的战术。现在阎锡山的头长得太长了――往东伸出三十华里,都是坚固设防的要塞和集团工事群。如果再从头顶往肚子里攻,势必误时费力,不如采取割头战术,卡住脖子,从小窑头、淖马、山头,牛驼寨这一线南北四个要塞一起下手,置四要塞以东地区于不顾――这段地带是‘雪耻奋斗团'史泽波、李佩膺的防地,他们在上党战役后受过**的宽大政策教育,对形势有所认识,势必防而不坚。如四大要塞到手,太原一城就是囊中之物了!赵还说:就怕我的建议是个歪主意。徐向前表示:我们想到一块去了,怎么是个歪主意呢!徐向前原就有夺取四大要塞的设想,在得到赵的建议后,遂作出决定。果然,攻打四要塞时,李佩膺部就投诚了。1949年4月,赵承绶受徐向前派遣,进入阎军第六十一军六十九师二O六团二营前线指挥部,要求入城谈判和平解放太原。当时阎锡山逃往南京,孙楚、王靖国答以无人负责,拒赵入城。在解放军总攻太原的头一天,赵承绶又带着徐向前对城内守敌最后争取的指示,深入阎军前沿的一个团部,给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亲自打电话,劝王走北平傅作义的道路,并要求进城会谈,复遭王拒绝。4月24日,解放军攻克太原,赵承绶进城后,见人就指责王靖国不足与谋大事。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承绶任中央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参事,山西省**委员。1966年10月1日,他病故于北京。

四、日在上土在下猜字谜?

答案是土字。

解题过程:走在上面,坐在下面,说的是这个字在走字与坐字的结构当中,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正好就是土字。

意思:

1、土壤;泥土:黄~。黏~。~山。~坡。~堆。

2、土地:国~。领~。

3、本地的;地方性的:~产。~话。这个字眼太~,外地人不好懂。

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法。~专家。~洋并举。

5、不合潮流;不开通:~里~气。~头~脑。

6、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扩展资料

1、乡土 [ xiāng tǔ ] 家乡,故土。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长安 对于他来讲,可以说是他的第二乡土了。”

2、本土 [ běn tǔ ]指国产鸦片烟土。

《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所谓戒烟者,原戒的是洋药,本不是戒的本土。”

3、土黄 [ tǔ huáng ] 黄土的颜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萧队长连忙抬起头,看见一片烟云似的远山的附近,有一长列土黄色的房子,夹杂着绿得发黑的树木,这就是他们要去工作的屯落。”

4、泥土 [ ní tǔ ] 尘土;土壤。

丁玲 《母亲》二:“风送来什么香味呀,是春的气息呀,是那带了露水的潮湿的泥土的气味呀。”

5、土豪 [ tǔ háo ] 特指乡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

毛泽东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地主中特别凶恶者。”

五、陈炯明祖籍是哪里?

广东梅州市梅县人。

陈炯明(1878年-1933年),字竞存,广东海丰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反目成仇,为国共两党均不受欢迎的争议人物。

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后病卒于香港,翌年迁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陈炯明主政广东期间颇有建树。主张“联省自治”和平统一中国,因广东现实的困难,反对孙中山不切实际的北伐革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