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血糖高症状:2天或3天感冒,脸色发黑发黄,人疲乏无力,血
內糖高,肝酶流失,病毒进入肝肾排五脏六腑毒。
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从我国中华五千年中医外科认为是人体内五脏六腑紊
乱,经络血脉紊乱而引起血糖升高。而人的糖尿病,若治疗应从我国中华五千
年中医外科治疗法治疗。一:五脏六腑紊乱,脏腑归位。二:经络血脉归位,
畅通。三:外治糖尿病用药。四:控治糖尿病血糖升高。五:巩固脏腑正常,
糖尿病肾病早期会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约20%~30%的糖尿病病人可出现肾脏并发症,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长期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如能将血糖稳定控制于正常水平,多数病人将能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另外,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也受遗传因素影响,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家族聚集性及不同种族间发病率的差异,均提示了这一遗传作用。
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
1987年国外学者Mongensen建议将1型糖尿病所致肾损害分为5期,该分期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而后,人们认识到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过程也与此相似,只不过2型糖尿病病人肾损害进展比1型快(1型约每5年进展一期,而2型约每3~4年进展一期)。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脏已有退行性变,且病前多有胰岛素抵抗,病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这些因素与高血糖共同损伤肾脏。
现将这5期的临床表现作一简述:
肾小球高滤过期(Ⅰ期)此期主要表现为病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尿化验完全正常。如果及时纠正病人高血糖,此期肾损害能完全恢复。
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Ⅱ期)此期可出现间断微量白蛋白尿,即病人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化验正常,而应激时(如运动、发烧等)却增多。此期若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病变仍可延缓。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Ⅲ期)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进入此期标志,病人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也增多,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必须强调,从此期起肾脏病变已不可逆转。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Ⅳ期)从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起即进入此期,而后尿蛋白迅速增加,数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日)及肾病综合征,病人出现全身浮肿、大量腹水及胸水,利尿消肿相当困难。
肾衰竭期(Ⅴ期)从出现大量蛋白尿开始,病人肾功能即急转直下,常于三四年内进展至肾衰竭,出现肾性贫血。糖尿病肾病病人虽已进入肾衰竭期,但是尿蛋白量不减,仍然呈现肾病综合征,病人很难维持良好营养,很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此期病人必须依靠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才能存活。
所以,糖尿病病人(尤其已患病数年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肾小球滤过率(临床上常用化验肌酐清除率代替)及白蛋白排泄率,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第Ⅰ~Ⅲ期)糖尿病肾损害,积极治疗。要知道,欲使糖尿病肾损害缓解或延迟发展,这早期阶段的正确治疗是关键!等到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才治疗,已经太晚。
发现糖尿病肾损害后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1.控制高血糖前文已述,控制好血糖,多数病人能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而出现Ⅰ期糖尿病肾损害后,控制好血糖也能使肾损害逆转。所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该治疗应贯穿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始末。控制高血糖一定要食疗(限制碳水化合物入量)加药疗。现代降血糖药物很多,包括胰岛素、刺激胰岛素分泌药物、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及减少肠道糖吸收药物等,应在医师指导下正确应用。血糖必须控制达标,其目标值为:空腹血糖应<6.1mmol/L(110mg/dl),餐后血糖应<8.0mmol/L(144mg/dl),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三个月内的血糖状态)应<6.2%。一些病人不能坚持治疗,血糖不能达标,那根本不可能阻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2.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糖尿病病人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第Ⅱ、Ⅲ期)起,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服用ACEI(如洛汀新、蒙诺及瑞泰等药)或ARB(如科素亚、代文及安博维等药)。这两类药不但能降低高血压,而且能有效减少尿蛋白及延缓肾损害进展,这已被临床循证医学试验证实。
3.控制高血压凡是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病人,都要积极控制血压,降压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血压也必须严格控制达标,目标值为:无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需将血压降至130/80mmHg;出现糖尿病肾病后,尿蛋白<1.0克/日时,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尿蛋白>1.0克/日时,应将血压控制在125/75mmHg。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常需合用3~4种或更多降压药才能有效控制,一般以A-CEI或ARB配合小剂量利尿剂(肾功能良好时可用双氢克尿塞)做首选治疗,疗效不佳时再加钙通道阻滞剂(如络活喜及拜新同等)或(和)其他降压药物,病人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坚持规律治疗。
4.控制高血脂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病人常并发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及加重肾损害,故需积极治疗。调脂治疗也包括食疗(少食动物脂肪)及药疗,以血清胆固醇增高为主者,宜选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类药(即他汀类药,如舒降脂、普拉固及来适可等);以血清甘油三酯增高为主者,宜选用纤维酸衍生物类(即贝特类药,如诺衡及力平之等)。高脂血症治疗也应力争达到如下目标值:总胆固醇<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甘油三酯<1.5mmol/L。
5.限制蛋白质入量从进入第Ⅳ期起,糖尿病肾病病人应限制饮食蛋白质,宜每日进0.8g/kg;而肌酐清除率开始下降后,饮食蛋白质限制还需更严格,应每日进0.6g/kg,并同时服用α酮酸-氨基酸制剂。低蛋白饮食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并能延缓肾损害进展。但是,进低蛋白饮食时,一定要保证饮食中足够热量,需达125~146kJ/kg(即30~35kcal/kg,不过肥胖者应略少,以逐渐减体重至正常),以免出现营养不良。糖尿病肾病病人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均需控制,却又要保证足够热量,如此病人很难自己调配好饮食,故应争取营养师及肾科医师指导。
至于糖尿病肾病病人进入第Ⅳ~Ⅴ期后的利尿消肿治疗及肾脏替代治疗,必须依靠肾内科医师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