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是怎么样的呢?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2-01-07 20:24   点击:147  编辑:卓明   手机版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是指肿瘤实质和间质的关系紊乱,失去相应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层次。良性肿瘤组织结构与其来源组织相似,较易判断其起源。例如肠腺瘤的腺体较丰富,腺腔可扩张,腺腔大小不一,但瘤细胞排列整齐。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例如肠腺癌的腺体大小不一,形态十分不规则,甚至不形成腺腔,排列紊乱,腺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或呈多层。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细胞异型性小,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相似,有时单从细胞学上无法同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区别,其异型性主要表现在组织学方面。恶性肿瘤的瘤细胞具明显的异型性,表现为: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 表现为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甚至出现胞体特大的瘤巨细胞。少数分化差的肿瘤细胞较相应组织的正常细胞小,圆形,且大小较一致。2.核的多形性 细胞核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甚至出现多核、巨核、畸形核瘤细胞。肿瘤细胞核明显增大,因而使核/浆比例增大,从正常的1:4~6增至1:1.5~2,甚至1:1。核染色质呈粗大颗粒状,分布不匀,常靠近核膜分布,使核膜显得增厚。核仁肥大,数目增多。核分裂像多见,并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即多极性、不对称性、顿挫型核分裂(图5-3)。恶性肿瘤细胞核多形性与染色体呈多倍体或非整倍体有关。以上这些改变均有助于病理诊断。3.胞质的改变 恶性肿瘤细胞的胞质一般由于分化低而减少,但有时也可以增多。由于胞质内核蛋白体增多,故多呈嗜碱性染色。有些肿瘤细胞内尚可出现粘液、糖原、脂质、色素等肿瘤分泌、代谢产物,并可作为肿瘤鉴别诊断的依据。三、肿瘤超微结构的异型性肿瘤细胞同正常细胞之间或良、恶性肿瘤细胞间未发现有质的差别,而仅有量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同型性 即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的细胞在超微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如鳞状细胞癌有张力原纤维、桥粒,从而有助于诊断。2. 低分化性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甚至未分化,如有些横纹肌肉瘤分化低,光镜不见横纹,电镜下可见原始肌节,从而得以确诊。3. 异型性 瘤细胞特别是恶性肿瘤细胞、胞核、细胞器显示一定程度的畸形。一般而言,瘤细胞分化越低,细胞器越简单,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器、张力微丝等数量减少,发育不良。如鳞癌细胞之间桥粒减少,使瘤细胞易脱落、浸润。又如瘤细胞线粒体呈球形,而非杆状,线粒体嵴呈纵向平行排列,说明其无氧酵解供能的特点。总的说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主要靠光学显微镜,而电镜则对鉴别肿瘤的类型和组织来源发挥重要作用。四、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同正常细胞比,肿瘤细胞的核酸合成代谢明显增强,分解代谢减弱,有利细胞分裂和增殖。其糖代谢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以糖酵解过程占优势,该特性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肿瘤的蛋白质合成、分解与代谢均增强,合成代谢又超过分解代谢,并可夺取正常组织营养,这是造成恶病质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还可合成肿瘤蛋白,作为肿瘤特异抗原和相关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有的肿瘤蛋白与胚胎组织有共同抗原性,称为肿瘤胚胎性抗原,如肝细胞癌能合成胎儿肝细胞所产生的甲种胎儿蛋白(AFP),又如大肠癌可产生癌胚抗原(CEA),临床上检测这些抗原有助于诊断相应的肿瘤和判断疗效。肿瘤的酶代谢活性多数无改变,少数情况表现酶活性增高,如前列腺癌患者酸性磷酸酶(ACP)增高,肝癌、骨肉瘤患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增高,临床血清学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在一些细胞分化原始幼稚者,其酶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特殊功能酶接近或完全消失,从而导致酶谱的一致性,同胚胎细胞的酶谱相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