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腹部或者四肢抽动、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在临床上中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绝大多数是短暂性,一过性的,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据研究数据表明,抽动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临床上对于轻微的抽动症,也就是不影响孩子的生活的话,这种情况并不需要特殊干预,轻微的抽动症大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渐改善到恢复正常;但对于抽动症患儿已经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及行为的话,尤其对于大一点孩子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嘲笑,长期难免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等心理,如果孩子的症状确实比较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话,建议进一步面诊治疗,判断抽动症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最好由专业儿科医生来面诊。
生活中无需过多语言提示,也不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眨眼,清嗓子,注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尽量少看电子产品。尽量给孩子宽松的环境,不要轻易指责孩子,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需要家庭和学校老师一起配合,如果发现孩子症状加重,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儿童手足口病该如何治疗?
你好,我是章医生,很高兴解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清楚手足口病是什么?
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的疱疹,所以这个病被称为手足口病,但疱疹并不局限于这三个部位,屁股和腹股沟区也可能会有疱疹,在出疹之前,部分宝宝会发烧1-2天,口腔内出疹后宝宝会很痛,影响饮食。
导致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目前没有可以用的抗病毒药,所以和普通感冒一样,手足口病也是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主要发于5岁以下宝宝,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
这个年龄段宝宝的家长可要注意啦!
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呢?
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比如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或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的间接接触传播。一般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所以,爸爸妈妈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否则,更容易传染。
既然手足口病比较容易传染,怎样才能预防呢?
15字箴言送给爸爸妈妈:“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预防不可少,但总会有宝宝要中招,得了病咋办?
人类目前对很多病毒都是束手无策,绝大部分普通病例的宝宝一般一周左右会自己好,但需要警惕一些导致脑干脑炎、心肌炎、呼吸衰竭的重症病例,这部分病例虽然很少见,一旦出现很凶险。
重症病例表现为:宝宝连续三天以上高烧不退;频繁呕吐;四肢抖动、无力、抽搐;精神差、容易惊醒、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等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因为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重症病例到了医院也是对症治疗,比如脑水肿了用脱水剂,呼吸困难用呼吸机......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宝宝的痊愈率。
如果宝宝得了手足口病,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宝宝不要发展为重症病例,遗憾的是,目前重症病例发生机制还不那么明确,没法预防。
大部分重症病例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所以,宝宝是否会发展为重症病例,主要跟宝宝感染的病毒种类有关。(如果宝宝小于3岁,手足口患病5天,要特别警惕,因为这是重症病例的高发人群)
宝宝生病后,许多爸爸妈妈会病急乱投医,给宝宝用抗生素,更有的给宝宝吃中药预防,但这些药物并不会减少宝宝患病的机会,也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反而可能会增加宝宝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所以,爸爸妈妈带宝宝应该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