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1-10-06 11:30   点击:104  编辑:嵇辰   手机版

  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以下七类。(1) 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常见于儿 童和婴幼儿,严重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病儿由于抵抗力低下,易受感染, 死亡率高。成人发病较少。1) 原发性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长期蛋白质、热能摄入不足,常见于 缺乏喂养知识,喂食过少,不添加辅助食品,母乳不足,早产儿先天不足等,成人可 见哺乳期妇女长期食物供给不足者。
  2) 继发性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多由于慢性胃炎、肠炎、消化不良、腹泻等原 因使营养素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或由于长期发烧、慢性消耗性疾病而营养素未能及时补充;或长期患有妨碍进食或食欲不振的疾病等。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可分为营养消瘦症(nutritional marasmus)和 恶性营养不良症(Kwashiorkor)两种,前者在婴幼儿中常见,患儿体重降低,常低于同龄儿60%,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肌肉萎缩,但不浮肿;后者常见于儿童,多为长 期蛋白质供给不足,热能供给基本足够,其临床表现为浮肿,体重降低、肝脏肿大、毛发无华、腹泻等,又称水肿型营养不良。
  而临床上多见为混合型,混合型的临床 表现主要是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明显消瘦,生长迟滞,体重与身高低于正常儿 标准,尤其体重下降更为明显。患儿表现为急躁不安、表情淡漠、明显饥饿感或食欲不振,常伴有腹泻、腹壁变薄、腹部凹陷呈舟状、肝脾肿大,常易合并感染,并常伴 有维生素缺乏症等。
  (2) 维生素A缺乏症。临床表现主要是夜盲症与干眼病。由于视黄醇供给不 足,体内视紫红质合成不足,早期出现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出现夜盲症。眼睛结膜及角膜缘外侧形成毕脱氏斑,由于眼结膜、角膜退行性变,泪腺分泌减少,致使 眼部干燥、角膜软化、溃疡,甚至穿孔而失明,即称干眼病。
  据统计在一些发展中国 家,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儿童因维生素A缺乏所致干眼病而失明。其中高发年龄在 3〜4岁。维生素A缺乏症临床表现还可有皮肤上皮细胞过度角化、皮肤粗糙、有 时呈棘状丘疹,黏膜完整性破坏,导致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系统抵抗力低下而易受感染。
  我国人民维生素A主要来源是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A原(主要为β-胡萝卜 素),其在体内转化率约为六分之一,摄入量不足,尤其在蔬菜水果供给匮乏地区、冬春季节,轻、中度维生素A缺乏症常见,但重度缺乏症在我国已不多见。(3) 维生素C缺乏症。冬、春季节由于蔬菜水果供应不足,食物品种单调,维生 素C缺乏症常可发生。
  人体由于缺乏L-古乐糖酸氧化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而 人体内贮存量又很少,食品在加工、贮运和烹调中丢失维生素C严重,因此维生素 C缺乏症在我国一些地区并不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如皮肤 出血点、瘀斑、月经过多,或鼻、牙龈出血,严重时可有内脏出血等。
  此外还表现有牙龈肿胀、牙齿松动、骨骼发育不良、骨骼疼痛、毛囊角化过度等。目前我国严重的 维生素C缺乏症已少见。(4) 维生素B1缺乏症。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在我国南方地 区曾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病。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缺乏营养学知识指导,精白米面消费量明显上升,此外由于酗酒等原因,维生素B1缺乏症有增加趋 势,应引起重视。
  长期发热、慢性消耗性疾病、代谢旺盛性疾病、烧伤病人也可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典型临床表现叫脚气病,可分为湿性脚气病和干性脚气病两 型,前者以心功能不全表现为主,后者以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主。临床表现有末梢神经炎、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心功能不全、浮肿、静脉压升高、共济失调、记忆力 减退、心电图异常等,此病多见于幼儿。
  (5) 维生素B2缺乏症。我国人民核黄素的来源较少,就全国来说动物性食物 供应相对不足,根据全国膳食调查发现,平均供给水平只占推荐供给量一半。因此,核黄素缺乏也是我国人民的重要营养问题之一。核黄素缺乏症主要临床表现 有湿疹样皮炎、阴囊炎、舌炎、口角炎和脂溢性皮炎等,此外亦可见角膜出血、失明、 视力模糊、流泪等表现。
  (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acy anemia,IDA)。我国与世界 各国一样,该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早产婴儿、儿童、少女和孕妇,育龄妇女中发病 率更高。我国对该病的诊断标准为成年男子血红蛋白<12g%、成年女子<13g%。
   据《儿童少年贫血筛选标准》规定,血红蛋白的标准为6〜11岁(男女)<llg%, 12〜14 岁男〈12g%、女〈11。 5g%,15〜17 岁男<12。 5g%、女<11。 5g%。根据我国普查资料发现,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2g%的约占70%,低于llg%约占50%。
  根据WHO报告,亚洲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儿童为50%,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92%。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苍白、口唇黏膜与眼结膜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有低烧、活动后呼吸急促,中度贫血者心率加快、心脏搏动增强、心 脏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此外,病人可伴有食 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育龄妇女可有月经过少或停经。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象呈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MCHC)均发生改变,上述检验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
  (7) 锌缺乏症。锌缺乏多见于儿童,属于世界性营养缺乏病症之一。锌与生长 发育关系十分密切,缺锌可引起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生理功能异常,生长和智力 发育障碍。锌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摄入量不足,此外是消化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多或体内储存量减少、高能量输液等。
  临床表现与锌缺乏程度和缺乏时间有关,急性缺 乏时以皮肤表面为主,在四肢末端,口腔周围、眼睑、肛门周围或外阴部以及易受机械刺激的部位形成糜烂、水疱和脓疱,并出现毛发脱落。一般认为当血清中的锌值低于500mg/L时,可出现上述表现,但临床上很少见。
  慢性锌缺乏表现为生长障碍,身高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性腺发育不全、性幼稚症,皮肤干燥粗糙,毛发无华,指甲白斑,食欲不振,创伤愈合延缓,味觉减退,易受 感染,缺锌性侏儒除身高低下外智力也低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