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伏天的天气特点是温度高、闷热,甚至有些人会有一种喘不过气的难受,尤其是对中老年人。
现代人在夏季,常见的避暑方式就是吹空调、冲冷水澡等,但这样容易使皮肤表面的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可能会诱发脑卒中、急性心梗等。
三伏天,中年人谨记不吃“三饭”、不睡“三觉”,能帮你平安过夏!不吃“三饭”:
1,不吃隔夜饭
天气炎热,食物放置一宿后,会滋生很多细菌,尤其是绿叶蔬菜类,同时隔夜饭菜会产生少量的亚硝酸盐类物质,进入体内会转化为亚硝胺类,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如果长期食用隔夜饭菜类,会增加胃癌、肠癌的风险。
最好是当天的饭菜,当天就吃掉,不要隔一宿再吃。
2,不吃油腻的饭
随年龄增长,人的胃肠蠕动功能会下降,对中年人来说,如果在夏季吃太多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胀、胃痛、不消化等症状。
原本夏季就容易让人产生食欲不振,吃太油腻的食物也会这样。
3,不吃夜宵
炎热夏季,人们没有食欲,到了晚上,比较凉快,约上几个朋友一起撸个串、喝个酒,吃着很爽。
吃完夜宵后,离睡觉时间比较短,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引起胃不适。
不睡“三觉”:
1,不睡“情绪觉”
炎热的夏季,人们的情绪很容易波动,如果在睡觉前,发生一些不愉快、或让人过度兴奋的事情,容易产生大情绪,这时入睡,会影响睡眠质量。
2,不睡“空调觉”
夏季开空调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但睡觉时,最好不好开着空调睡觉,尤其是低温空调,容易使湿邪、风邪侵入体内,诱发关节疾病,甚至会诱发偏瘫。
3,不睡“伏案觉”
到了夏季,中午小憩一会儿,能让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息,能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但很多中年上班人,习惯爬着桌子睡觉,其实这一习惯非常不好,会使氧气运输不通畅,还会压迫下肢血管,让血管流动减少,增加血管疾病的风险。
人到中年,想健康,做好4件事:第一:及时补充水分
天气炎热,出汗多,会使体内流失很多水分,如果不及时补充,会使身体处于脱水状态。
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还可稀释血液,改善血液粘稠度,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藕叶富丁茶,泡水喝,利于改善血液粘稠状态
将藕叶、富丁叶、黄花苗叶搭配在一起,坚持泡水喝。
藕叶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的植物,有很好的降脂作用,其水煎剂可降低全血比粘度,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量,从而改善血液粘稠状态。
富丁叶对食高胆固醇诱发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有降低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从而降低血脂。
黄花苗叶具有一定的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三者搭配在一起,利于稀释血液,改善血液粘稠,从而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二:保证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能让大脑机能更好的恢复。
夏季,昼长夜短,闷热烦躁,很难入睡,晚上睡不好,如果没有时间的约束,可在凉爽的清晨多睡一会。
此外,适当的午睡,利于身体健康,在炎热午后,小憩一会儿,利于降低身体的代谢,减少产热。
午睡还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是心肌梗塞等发病率减少。
第三:饮食清淡
中医认为,夏时为心火当令,心为阳中阳。
所以,这个季节在饮食上,应保护好人体的阳气。
忌贪凉食及生冷食物,忌食油腻食物,最好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多菜少肉,均衡补充人体营养,重视钾元素的补充,避免出现低钾情况。
第四:避免暴晒
夏季中午时间段,烈日当头,如果长时间暴晒,很容易出现脱水、中暑的情况。
适量的使用空调,最好温度调至26℃左右为宜,避免室内外的温差过大。
三伏天,又被称为“苦夏”,是一年中最煎熬的时节。
尤其是中年人,一旦过不好夏天,容易留下病根,秋冬易生病。
那么,中年人,想要健康过三伏,应该如何做呢?
三伏天,谨记不吃“三饭”1、不吃隔夜饭
三伏天,是最炎热的湿气,细菌活跃,若饭菜放久了,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
所以若隔夜饭,不使用正当的方法,食用会对健康造成伤害的。
2、不吃过荤、过素饭
人到了中年,想健康,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很重要。
不管是过荤、还是过素,对营养素的摄入方面,都会导致不均衡。
过荤饮食,容易是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还容易导致肥胖发生。
过素饮食,虽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但会使蛋白质摄入过少,容易降低代谢、流失更多肌肉,出现更多皱纹。
最好是,荤素搭配,营养摄入均衡,才能益于身体健康。
3、不吃“咸饭”
“咸饭”,就是含“盐”高的饭,如:酱油炒饭、酱油拌饭等。
盐摄入过多,影响血压,容易诱发高血压,危害心血管健康。
此外,吃太多的烟,还会影响肾脏健康,损害肾功能,加速肾脏衰老。
三伏天,谨记不睡“三觉”1、不睡湿发觉
头发不干睡觉,易感冒引湿气。
原本,三伏天,就是湿邪较重,此时,一定要高度注意。
2、不睡心事觉
带心事会扰乱睡眠,招致失眠,工夫久了会招致神经健康甚至抑郁。
且脾主运湿,思虑过重会损伤脾胃运化,脾一虚,无以运湿则湿气重。
3、不睡空调觉
到了夏季,有些地方,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很热,为了缓解能在晚上睡个好觉,越来越多的人会开着空调睡。
但空调吹的风比较硬,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容易导致风湿、类风湿发作,所以,最好不好开着空调睡觉。
三伏天,喝“伏茶”三伏天,湿热重,适当饮伏茶,可清热解毒,解暑降温。
1、白鼓丁菊花茶
用白鼓丁、金银花、菊花、桂花,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可清热解毒,下火消炎,是伏天不错的茶饮。
白鼓丁,有清热、解毒、利尿之效,可泻火除湿,改善湿热。
并且,白鼓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称,被中药界誉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可很好的去火消炎,预防伏天上火。
菊花,是清热解毒、下火的好帮手,可快速降火,与白鼓丁搭配,清热解毒效果加倍。
金银花,可疏热散邪、清解血毒,经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质温和,拥有独特的花香,可舒缓情绪,消除沮丧、缓和压力,帮助身体对抗“夏乏”。
这几种搭配在一起,在入伏后,泡上一杯,清热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处。
2、藕叶富丁茶
取藕叶、富丁,白鼓丁,搭配泡水喝,可清暑热、利水排毒。
藕叶,有清热、解暑、利湿、开胃之效。
富丁,消暑热,解毒、消炎杀菌、健胃消积。
白鼓丁,还有“尿床草”之称,有很好的利尿排毒之效。
三者搭配在一起,也是伏天不错的茶饮选择。
3、紫苏生姜饮
紫苏叶、陈皮,洗净;生姜切片,三种食材,入水同煮,加冰糖,待凉后饮用即可。
紫苏,可发汗解表,生气宽中,健脾祛湿、防暑降温。
生姜,可驱赶病邪,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陈皮,可健脾和胃,搭配在一起,养生效果加倍。
三伏天,不贪凉这一点,尤为重要,虽然伏天炎热,但一定不要贪凉。
很多人,都是在伏天贪凉,给身体健康埋下了“病根”,导致秋冬多病。
1、少喝冷饮
冰爽的冷饮,绝对是三伏天最受欢迎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少喝冷饮,不可贪恋冰冷食物。
一旦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为疾病留下祸根。
2、空调温度别太低
三伏天,不能离开空调的陪伴,但是,空调温度不要太低。
一般情况下26°为宜,更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吹,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少洗冷水澡
到了伏天,很多人喜欢洗冷水澡,或者冷水浇身,这对于健康,十分不利。
洗冷水澡,易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危害心血管健康,甚至导致中风。
炎热的三伏天,温水澡,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伏天,护阳气
1、保证良好的休息
养生常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阳气者,烦劳则张”。
所谓张,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回归本位。
所以,不要熬夜,要注意保证睡眠,注意休息!
2、晒后背
古人云:“日为阳之精。”
日是阳的精华所在,后脊背正中间是督脉,总督全身阳气。
晒晒后背,是养阳护阳,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3、按揉气海穴,补气血
气海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
【位置】前部腹部的正中线,肚脐往下1.5寸,即两横指的位置。
【方法】按揉气海穴,或者用筷子、笔等,按压住穴位,来回旋转刺激穴位,每次3—5分钟,即可。
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