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长期便秘非常常见。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一个长期便秘的老年人,我们第一个要明确的问题是:
他是简单的便秘,还是便秘的背后有严重的病因?比如会不会是结肠癌导致的便秘?
必须先明确这个问题,因为简单的便秘我们有很多方法可通便,而如果是结肠癌导致的便秘,如果我们漏诊了结肠癌,病人可能会有严重后果。所以,医生会给老年人做肛门直肠指检或者直接做结肠镜,有没有结肠癌,一目了然。当然,除了结肠癌,还会有别的问题导致便秘。
如果没有上述病因,只是单纯的便秘,那么可以这样处理:
1、喝水:地球人都知道的。多喝水,才容易通便。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地球人都知道,但是老人家做到了吗?未必。
3、用些通便药物:疗效比较好、副作用比较小的两个药物,一个是乳果糖,一个是聚乙二醇散。可以长期服用,但任何药物如果不是必要,都不要长期使用。家里面有老人家便秘的,可以常备乳果糖。
4、戒烟。
5、限制喝酒。
6、运动:适量的运动,能增强肠道蠕动,缓解便秘。最好是慢跑或者游泳。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
排便次数减少至每周排便<3次;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和需手法辅助排便;
慢性便秘则是指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西医认为,便秘的原因可分为功能性疾病所引起的便秘,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便秘和药物引起的便秘。
功能性便秘包括慢性传输型便秘,它是由于结肠传输时间延长,进食后结肠高振幅推进性收缩减少。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排便障碍型便秘,又称出口梗阻型便秘,指在排便过程中腹肌、直肠、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肉不能有效地协调运动,直肠推进力不足,感觉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直肠排空障碍。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等。
器质性便秘常见的原因有肠道疾病如结肠肿瘤、憩室、肠腔狭窄或梗阻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自主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或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脊髓损伤。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严重脱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内分泌腺瘤、高钙血症、慢性肾病、尿毒症等。以及肌肉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皮肌炎、硬皮病、系统性硬化。
可引起便秘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解痉药、含铝或钙的抗酸药、含铋剂的胃粘膜保护剂以及阿片类药、非甾体抗炎药等。
老年人便秘的治疗应重视基础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膳食、多饮水、适当的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规律以及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等等。除此之外,经常按揉我们身体上的某些特定穴位也能帮助调理胃肠蠕动,改善排便的情况。
天枢穴是治疗便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中旁开二寸,具有消食导滞、疏调肠腑、制泻止痛、化湿和中、理气通便等功效。天枢穴对胃肠道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现代解剖学表明,天枢穴在大肠和小肠体表投影区,天枢穴与大小肠相隔有皮肤和腱膜等组织,而肌肉层却较浅薄,所以针刺刺激易传入穴内,故可调节大肠、小肠吸收、蠕动和分泌等诸多功能。
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大,指穴位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横,指穴内气血运动方式为横向传输,也因为此穴下正好为横结肠。大横穴具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缓脂肪堆积。
支沟穴归属于少阳三焦经,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即手背腕横纹向上四横指的位置。支沟穴为三焦经经穴,三焦经在体内的循行路线分上、中、下三焦。上焦有肺脏,中焦有脾、胃,下焦有肠腑。
三焦又为水道。若三焦受邪,则气机不畅,腑气不通,津液不下,而成便秘。按摩支沟穴能宣通三焦气机,通调水道,使腑气得通,津液得下,便秘得除。
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即足三里穴下四横指。上巨虚是大肠之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症的主要穴位,对大肠的功能有比较明显的调节作用。
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揉,早晚各一次,长时间坚持再配合上述基础治疗,可有效缓解便秘的症状,降低老年人因便秘诱发脑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