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小婴儿不咳嗽,不发烧也会得肺炎?

来源:www.hn139.net   时间:2021-10-06 03:19   点击:57  编辑:褚晓   手机版

这个问题问得好!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包括90%以上的医生认为,“肺炎”是病,而且几乎都认为肺炎是同一种原因造成的。其实根本不是。

肺炎也是症。因为人体就分为两种状态:正常与不正常。不正常就是症=正+疒。所有的症都是结果,肺炎也是结果,所以肺炎也是症。只要是症,就是由某种或某些原因引起的,那就要找引起症状的原因。怎么找呢?

详细的内容去看我头条号里的文章:知症求因连载,共10篇。

引起所有症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体外因和体内因。我给归结为两张示意简图,见下图:

而把体内因和体外因汇总到一起,又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

一般情况下,非感染性的不会引起发热。这不是绝对的,有些情况下也会发热。比如中暑,比如癌性发热,还比如脑出血,外伤后或其他情况下坏死组织引起的身体的发热等

同样道理,肺炎也要分为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

非感染性的肺炎,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的。也就是说,不能绝对。

这里还要脑补一下“肺炎”,肺炎的名词是怎么来的。在没有发现X射线之前,人们不知道肺里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发现了X线后,紧接着就发明了胸透机器,才发现肺部的片状影子,经病理证实是“炎症”,肺内的炎症就是肺炎了。所以,肺炎是影子,不是具体的某实物,只能说可能是什么,比如说:这个影子可能是肺结核,可能是肺淤血,可能是肺水肿。当然后来陆续发明了胸片,到现在的CT.。以后会有更高级的东西发明出来。将来会发明出一种试剂:只要吐口痰,或呼一口气,就知道是什么微生物感染了!或有纳米机器人直接进入病灶处进行检测。

在早期,人们不能准确认知引起肺炎的原因,只根据肺内炎症面积的大小分为: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后来又发现了,有些既不是大叶性肺炎也不是小叶性肺炎的影像和特点,就命名为非典型性肺炎。当把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原因找到后,就命名为相应的病原体性肺炎,比如:军团菌肺炎,结核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2002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当最后找到致病的病原体后,就命名为SARS了。将来再出来一个不知道是什么新的微生物引起肺炎,和已知的都不同,还得先叫“非典,即非典型性肺炎”,当找到病原体后再给一个新的名称。遇到这种情况,大数据和循证医学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肺炎是影像,就是徵象,因为不正常的徵象就是:癥。所以肺炎应该是肺感染癥。

再说感染性肺炎。不要以为,只要是感染性肺炎就一定会发热或咳嗽的。

这主要决定于感染灶在肺内的部位、严重程度和身体的状况。

如果感灶接近肺叶的外围或胸膜,就可能不咳嗽,也可能无痰。

如果是肺炎的初期,即处于隐症状态时,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如果肺炎比较轻微,没有波及到支气管,也可以不咳嗽,也可以不发烧。

如果病人的身体状况极差,身体已经没有反抗能力了,即使肺炎很严重,即使出现了呼吸费力,也可以不咳嗽、不发热。此婴儿应该不属于这种情况。

所以“后续果”可能就有发烧、咳嗽、或胸痛、或肺脓肿形成、或喘息、或呼吸费力,或经过治疗后症状减轻进入慢性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出现肺气肿,慢阻肺,直至肺心病。当然这得需要很多年。所以 很多病症是从婴幼儿时延续过来的,分出来儿科和成人科(内科)是不合理的。常常会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对病症认识不清,缺乏逻辑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