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状生长。病理上良性占多数,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恶性的有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性肉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较少见的有从副神经节发生的良、恶性嗜铬细胞瘤,能分泌肾上腺素,临床上呈波动较大的高血压。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的神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见于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紫斑及骨改变,称为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临床分型?
神经胶质瘤又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又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神经胶质瘤有哪些临床分型?(1)星形细胞瘤:本型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多数病例愈后较差。(2)少胶质细胞瘤:较少见,肿瘤偏良性,额叶者居多,典型特点为CT扫描钙化多见。(3)髓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极高,常见于儿童,肿瘤多位于小脑蚓部,血运很丰富,可向蛛网膜下隙播散,继发脊髓髓母细胞瘤。手术处理宜尽可能切除肿瘤实体,以恢复脑脊液循环的通畅性,若肿瘤不能切除,需行脑室分流术。术后常规行放疗,此瘤对放疗极敏感,近期疗效也较好,有长期治愈者。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肿瘤播散。(4)室管膜瘤:常发生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少数位于脑室邻近的脑实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