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还可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能做到字美人也美的人很少。字如其人,如字写到炉火纯青,那么这个人的品行也错不到哪里去。
写书法的好处,举不胜举,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学习、宣扬、文化、进步等,息息相关。比如写对联,写古诗词,写名人名句,孩子写作业做功课,大学生写论文,工作人员写报告,等等,都与写字写书法有关,都离不开汉字的书写。怎么把中国人和外国人自由写字的习惯,改为写书法的书写习惯上来?是目前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要有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书法理论和书法思想体系,也就是书法的“大道至简的“简”是什么?或者叫做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是什么?据笔者了解认识探秘解析中国书法得知:书法的笔法是“五个点的运转规律,书法汉字结体法则是《64句楷书结构歌》,三是大自然法则在书法中的应用原则,四是书法的气和韵,气韵如何合一,等观点和认识。己编写了《五点64诀书法规律探秘解析》和《浅谈中国书法立法的必要性》,等书法观点和认知,并获国家知识两项版权。
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是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
您好!我是涵轩妈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同样我是一位家长,你的问题我以家长面进行回答,不足之处望笑纳!教育孩子方面其实让人很头痛,没有人能像专家说的一样做的那么好,我们做家长的只能尽力而为之。
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等特征是孩子品德之外的重要特点,同一个孩子,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有不同的概念;反过来,不同的孩子,对同一种教育方法也不相同。
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了解孩子情况后才能更好的给孩子定位,知子是教子的前提,只有准确把握孩子道德品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之后,下一步才能因材施教定位计划,所有优秀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都是有计划的,按照步骤来的,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家长要认清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挖掘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要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说实话我对孩子的教育要求没那么高,目前就是做好榜样好好陪伴他们,习惯养成中再慢慢摸索,我相信好品德的孩子一定不会太差。谢谢您的阅读!
我特别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对“因材施教”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向来都比较关注。前不久,我还专门写了一篇与“因材施教”有关的文章在头条上发布。(详见@涓涓叮6月10日文章《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Vs 我的“因才师教”》。
“因材施教” 的理论来源于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请阅以下资料:
典故详解: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他能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敦”一词的来源。
对孩子来说,因材施教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个性,学校也可以按所需不同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因为喜欢研究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结合平时的工作,我发现:因材施教不单止针对学生而言,用于老师身上,对教学工作,也非常有利。以下,提供一些个人观点,以教学同行或感兴趣者共勉。我的“因才师教”“悖论”是:“因才”非因学生之材,而是指教师本身的专长和个性特质。其注解就是“因才师教——根据教师自身专长或个性特点,用最适合发挥自身最大教学效能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利用自己之才彰显个性魅力来精彩自己的课堂。
比如说,你是个活泼可爱型的老师,那么你就可以发挥你活泼的天性,用眉飞色舞的脸部表情,还有适当张扬你个性的肢体语言,来诠释你的课堂魅力。那么,只要你不是个胸无一物的草包老师,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有了学生的喜欢,课堂效果自然就会不错。
如果说,你是位学者型的教师,课堂上,你在不怎么精彩的教学内容之中,适时加盟你的旁证博引,我相信,学生会感觉一节课的时间太短了。你的教学效果,会不好吗?
如果你是位幽默大师,更不用说,充满笑声的课堂是很精彩的,精彩的课堂,想让学生学到知识,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说说我平时是怎样实施“因材施教”的。一、在传授知识方面:
1) 根据学生个性或成绩差异,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度有所不同。
对个性比较张扬和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多关注一些。体现在巡堂时适当在其身旁站立,或在讲课时不时用眼光稍加注视。这样的关注,会对学生起到相应的管束教育作用。使其能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提问问题的不同。
第一,难度大的问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因为他(她)的回答一般比较准确,可以作为答题的典范,供全班同学借鉴。
第二,多提问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就通过提问来提点学生,及时把学生将要跑偏的注意力再拉回到课堂上来。提问的问题难度系数不大。这类学生智力不错,只是容易开小差,常常需要老师盯着,不然容易灵魂出窍,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上。
第三,对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提问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老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表扬和鼓励,增强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3)表扬鼓励方式不同。
对待优秀生的表扬可适当减少。但对待学困生的表扬,一定要多抓时机多表扬鼓励。
二、思想教育方面:
1)对待优秀生,注重引导不要骄傲自满,鼓动更上一层楼。
2)对待学困生,以其出色的方面,鼓励自信。举个例:我曾教过一位学生,他成绩不好,但篮球技术很棒。有一次课余,我跟他聊篮球,他眉飞色舞的样子很阳光。于是我就着说篮球引进了学习的话题。后来不爱学语文的他,进步很快。
结语: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常用策略。善于运用的话,对教师、对学生而言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